來自東北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博楊穎秀教授現任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管理系主任,及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科領導人。

    今年二月來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學兩個多月,來到明媚風光、氣候溫暖的南台灣,參與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學術交流,能夠增進知識及觀摩教學的理念,感到非常榮幸。楊教授自稱是培訓執教中小學師資的「老老師」,認為屏東教育大學擁有非常好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師資及教學上,都感受到多元豐富的學習風氣。也把握機會到各學校去參觀並研究學校的發展,遊覽台灣欣賞台灣的人文風情,實際瞭解到台灣的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社會,並認為屏東教育大學安排延續性的交流活動,能夠促成不錯的學術交流。

    來到台灣後,對於教育行政管理去圖書館及書店找書來做研究,也和其他老師做學術上的交流,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瞭解。但是找尋專業冷門書籍的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可能學校地理環境比較小,本校的圖書館找不到,向書店探詢也已絕版,就算向店家訂書並詢問,僅剩一本也無法訂購。缺乏專業書籍可能會導致資訊與知識流通不便,這種缺點如果越普遍,更加需要與大陸做學術交流,因為大陸市場很大,專業書籍較多也較獲學者青睞,專業知識的傳播速度極快,兩岸學術上的彼此交流,也能促進學術專業上的建樹。

    楊教授認為台灣的生活水平比較高,教育與人民生活水準的均衡也比大陸來得好。尤其是學術論文專題上的制度較豐富多元化、教師升遷流動制度也比較好,台灣地狹人稠、範圍較小,許多方面能夠面面俱到,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理念與制度來實現台灣的民主與公平性,才能促成今天台灣人文與教育素質的高水準。由於大陸範圍大、難度大,理念才能難以符合各類需求,楊教授會把這次來台交流所學到的新知和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主持研討會來與大陸學者做學術交流,讓沒去過台灣的大陸學者也能瞭解到台灣教育的情形。

    楊教授談及台灣大學生與大陸大學生的差異之處,認為台灣的大學中校內教學設備、師資與基礎設施要比大陸來得好,大陸的大學則是參差不齊;大陸的大學生很努力學習,創造力卻不如台灣的大學生;也發現到台灣的大學生擁有自主性的社團活動,比起大陸來得豐富多元,更有大放異彩的空間。屏東教育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師資超過九成,若在大陸的大學可能就不一定,大陸在二十年前才有學位制度的評鑑審核,此外有能力培養碩博士生的學術單位也不多,台灣的教授大多是國外留學回來,師資水平相對好。

    楊教授在台灣的時間雖短,平常跟著教育行政研究所偕同上課,讓台灣學生通過研討會、平時報告上做學術交流,楊教授主張讓學生學習自主與自由,不強迫要求學生去從事不喜歡的研究;在教育行政研究所偕同上課時,問答法的教學向來是有問必答,學生們都對大陸各方面很感興趣,教學上能交流兩岸的教育資訊,雖然台灣的學生們都從媒體上來瞭解大陸現況,卻對具體的實際狀況不甚瞭解,台灣和大陸教師上面臨的疑難雜症也頗為類似,例如大陸的教師職稱認定與教師評鑑等各方面,會影響教師的師資素質,職稱評定也可能會影響新進教師的加入,教師職稱評定還沒有很好的制度評定,來保證教師質量的提高率。將來台灣如果會參照大陸的教育引進教師的職稱評定,應可見賢思齊,避免重蹈覆轍,做出最好的制度評鑑方案。

    楊教授也發現到台灣學生升學壓力、就業機會和大陸有所不同,也有相似之處,因此喚起想要做比較教育研究的動機;台灣的學校條件比起大陸來說普遍來得好,台灣的教師待遇、師資條件和教學表現也不錯,由於大陸方面是家長與學生擔心教師師資不好,才會造成大陸課後補習風氣盛行,台灣學生升學壓力也不比大陸學生小,台灣的補習班林立,補習風氣也很盛行,也許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是想要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仍有文化、物質條件、社會風氣等許多因素的影響,難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無法削減學生的補習風氣。

    目前大陸正在推行讓學生能發揮個人潛能,各展所長,並培養良好的品格,並不局限於學術上的才能的素質教育,也致力提高學校的教育環境及師資設備,在台灣短時間的交流中很難做出正確的結論,兩岸教育現況的比較,會是楊教授將來想要研究的方向。

    本校的研究生絕大部分都是在職教師,百忙之中抽空利用晚上來進修研究所,在職教育的上課時數較多,上課安排、校園地理位置對進修的研究生來說很方便,相較之下,大陸教師的在職進修不像台灣如此容易,楊教授希望見賢思齊,能夠促進大陸在職教育的理念,提升在職進修的師資與教學設備,把此次來台交流講學的收穫,讓大陸的教育學者觀摩與學習。

   

 

批閱:

教師職稱評定是什麼?

參照中國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之醜

 

 

專業還是專業,學者言之有物,大陸方言和詞彙乍聽之下很難懂,訪問時要寫下逐字稿,遂行文字上的整理及編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