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in drama,drama is life.
壯陽藥色情廣告太多故封閉留言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ace0156bbb@gmail.com*試吃、試用、試讀歡迎邀約 痞客邦2019年年菜百萬部落客之一 痞客邦火鍋達人

目前分類:教育類新聞新知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分享]庇護工場

我今天去庇護工場,庇護工場就是職業訓練所,培養身心障礙者工作技能,希望大家可以帶小孩去育幼院與庇護工場看看別的孩子的生活,提早讓小孩知道教育社會學、階級與社會資源不平等;桃園有21家庇護工場,絕大部分收入是現場販售禮盒以及去企業兜售禮品,庇護工場同時有接受政府補助但很花錢,收各類身心障礙與精神病患者,庇護工場所提供的手工製作套餐與飲料完全都是手工用心製作,用心程度比一般人還要認真一百萬倍!
文章標籤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分享]台北的粵語家教師資推介

文章標籤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2011.01.19 03:49 am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國小校長許嘉政(後排左)開闢救部落的「香菇希望農園」,不斷湧進的愛心訂單,讓部落居民對香菇傳統產業重燃希望。
記者潘欣中/攝影
1所位處偏遠深山、學生數不到50人的原住民小學校長,能為學生及社區做些什麼?屏東縣牡丹鄉高士國小校長許嘉政,不忍部落人口老化,青壯人口嚴重流失,在校園開闢振興部落傳統產業的「香菇希望農園」,被他感動的愛心訂購電話不斷,讓「高士香菇」風華再現。

「1張香菇訂單,可以救1個經濟沒落的原住民部落!」高士部落早年是香菇產區,因受大陸低價香菇衝擊而沒落,山上沒有工作機會,青壯人口嚴重流失;高士國小校長許嘉政靈機一動,前年在校園一隅開闢「香菇希望農園」,除了給學童加菜,送外地遊客、訪客的同時,他都會補上一句:「買香菇,給希望,救部落」。

主動當起高士香菇促銷大使的許嘉政說,要讓青壯原住民回流,要讓他們看到希望,高士部落早年用板栗樹種植段木香菇,長出的香菇厚實香氣又濃郁,受到市場喜愛,是部落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但終究不敵大陸的低價香菇,菇農從近百戶萎縮到2戶,青壯人口不斷外移,小學生從百人減到不到50人,人口年年遞減。

許嘉政說,聯合報去年報導校方開闢的「香菇希望農園」,呼籲外界伸出援手用訂單拯救部落後,愛心電話不斷湧入,2戶菇農根本供不應求,也啟發部落居民的經濟新思維。

「學校『救』了老部落」,高士村長李德福說,這股看不到的支持力量,讓部落居民燃起希望,部分老輩居民重新投入,還有旅外青年專程返鄉種菇,從去年的2戶增至今年的30多戶,現正值採收期,村內飄散著消失已久的菇香,一片蓬勃生氣,對這個垂垂老矣的部落,「有如注入一劑強心針」。

因部落尚未建立連絡管道,有意訂購香菇者可請學校洽轉(08)8810246。

【2011/01/19 聯合報】@ http://udn.com/

---------------------------------------------------------------------------------------------------

【屏東縣特色小學分享】屏東縣牡丹鄉原民部落之寶:高士國小--旅人學苑

今天無意間在聯合報上看到高士國小的後續發展,

現在的小學和校長真是辛苦,也要活絡部落的經濟,而少子化、人口流失就是會造成鬼城、人煙罕至的廢墟廢校,今天看了紀錄片「含淚活著--我們的留學生活」,北海道阿寒町的日本語言學校如今真的變成荒山野嶺的廢墟,鄰近已關閉的礦坑,外加北海道嚴寒的冬季,大家都到東京去求生存了。惡性循環:沒有工作機會→物價高漲→暖氣食物要錢→青年壯年人定居都市打工→老人死掉→廢鎮→廢墟→完全沒有任何人的荒山野嶺,天底下真的沒有不會改變的事物啊!
連想拿國外護照的中國人都不願留在惡劣氣候、資源開發殆盡的阿寒町,為了還債(出國到日本讀語言學校的學費讓他們負債很高)要去打工,只能拋棄學業和護照的機會,去東京打黑工多份,還債、存錢給妻女留學,那種苦只有中國人可以咬牙承受,這種紀錄片拍出中國人不喊苦,只為完成希望,丁尚彪抱著「一生懸命」的精神:做事很認真、態度很執著,很認真地工作,真的很感動小人物丁尚彪一家的努力和信念,旅日中國人和日方共同協力拍出老丁一家十幾年的紀錄片(還有「在日本的日子」,紀錄中國到日留學生的一切),同時也是想呼籲日本人不要貿然輕生,輕易自殺,平實的劇情可以讓人掉淚個沒完,老丁一家就是道盡傳統父母對子女的期許及付出,要是中國人人都像老丁一家努力工作、努力讀書求學為前途,重振國家實力及威望的那種力量實在太強大了,當然人有千百種,但是老丁一家三人是做事認真踏實、苦幹實幹的平凡小人物,品行端正。在日打工15年的老丁,他也學到發現到日本人的優點,覺得什麼是中國應該學習的地方。


香菇不錯,香菇在南部的老人(歷經日治時期)來說算是一種富貴人家才吃得起的營養農作物,我不太喜歡吃香菇,以前做過香菇和蝦子、絞肉包餛飩、燒賣的料理,據說滋味讓人想起山上的鮮美的蔬菜野味,不妨試試看!!真的好吃~!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來自東北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博楊穎秀教授現任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管理系主任,及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科領導人。

    今年二月來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學兩個多月,來到明媚風光、氣候溫暖的南台灣,參與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學術交流,能夠增進知識及觀摩教學的理念,感到非常榮幸。楊教授自稱是培訓執教中小學師資的「老老師」,認為屏東教育大學擁有非常好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師資及教學上,都感受到多元豐富的學習風氣。也把握機會到各學校去參觀並研究學校的發展,遊覽台灣欣賞台灣的人文風情,實際瞭解到台灣的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社會,並認為屏東教育大學安排延續性的交流活動,能夠促成不錯的學術交流。

    來到台灣後,對於教育行政管理去圖書館及書店找書來做研究,也和其他老師做學術上的交流,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瞭解。但是找尋專業冷門書籍的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可能學校地理環境比較小,本校的圖書館找不到,向書店探詢也已絕版,就算向店家訂書並詢問,僅剩一本也無法訂購。缺乏專業書籍可能會導致資訊與知識流通不便,這種缺點如果越普遍,更加需要與大陸做學術交流,因為大陸市場很大,專業書籍較多也較獲學者青睞,專業知識的傳播速度極快,兩岸學術上的彼此交流,也能促進學術專業上的建樹。

    楊教授認為台灣的生活水平比較高,教育與人民生活水準的均衡也比大陸來得好。尤其是學術論文專題上的制度較豐富多元化、教師升遷流動制度也比較好,台灣地狹人稠、範圍較小,許多方面能夠面面俱到,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理念與制度來實現台灣的民主與公平性,才能促成今天台灣人文與教育素質的高水準。由於大陸範圍大、難度大,理念才能難以符合各類需求,楊教授會把這次來台交流所學到的新知和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主持研討會來與大陸學者做學術交流,讓沒去過台灣的大陸學者也能瞭解到台灣教育的情形。

    楊教授談及台灣大學生與大陸大學生的差異之處,認為台灣的大學中校內教學設備、師資與基礎設施要比大陸來得好,大陸的大學則是參差不齊;大陸的大學生很努力學習,創造力卻不如台灣的大學生;也發現到台灣的大學生擁有自主性的社團活動,比起大陸來得豐富多元,更有大放異彩的空間。屏東教育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師資超過九成,若在大陸的大學可能就不一定,大陸在二十年前才有學位制度的評鑑審核,此外有能力培養碩博士生的學術單位也不多,台灣的教授大多是國外留學回來,師資水平相對好。

    楊教授在台灣的時間雖短,平常跟著教育行政研究所偕同上課,讓台灣學生通過研討會、平時報告上做學術交流,楊教授主張讓學生學習自主與自由,不強迫要求學生去從事不喜歡的研究;在教育行政研究所偕同上課時,問答法的教學向來是有問必答,學生們都對大陸各方面很感興趣,教學上能交流兩岸的教育資訊,雖然台灣的學生們都從媒體上來瞭解大陸現況,卻對具體的實際狀況不甚瞭解,台灣和大陸教師上面臨的疑難雜症也頗為類似,例如大陸的教師職稱認定與教師評鑑等各方面,會影響教師的師資素質,職稱評定也可能會影響新進教師的加入,教師職稱評定還沒有很好的制度評定,來保證教師質量的提高率。將來台灣如果會參照大陸的教育引進教師的職稱評定,應可見賢思齊,避免重蹈覆轍,做出最好的制度評鑑方案。

    楊教授也發現到台灣學生升學壓力、就業機會和大陸有所不同,也有相似之處,因此喚起想要做比較教育研究的動機;台灣的學校條件比起大陸來說普遍來得好,台灣的教師待遇、師資條件和教學表現也不錯,由於大陸方面是家長與學生擔心教師師資不好,才會造成大陸課後補習風氣盛行,台灣學生升學壓力也不比大陸學生小,台灣的補習班林立,補習風氣也很盛行,也許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是想要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仍有文化、物質條件、社會風氣等許多因素的影響,難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無法削減學生的補習風氣。

    目前大陸正在推行讓學生能發揮個人潛能,各展所長,並培養良好的品格,並不局限於學術上的才能的素質教育,也致力提高學校的教育環境及師資設備,在台灣短時間的交流中很難做出正確的結論,兩岸教育現況的比較,會是楊教授將來想要研究的方向。

    本校的研究生絕大部分都是在職教師,百忙之中抽空利用晚上來進修研究所,在職教育的上課時數較多,上課安排、校園地理位置對進修的研究生來說很方便,相較之下,大陸教師的在職進修不像台灣如此容易,楊教授希望見賢思齊,能夠促進大陸在職教育的理念,提升在職進修的師資與教學設備,把此次來台交流講學的收穫,讓大陸的教育學者觀摩與學習。

   

 

批閱:

教師職稱評定是什麼?

參照中國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之醜

 

 

專業還是專業,學者言之有物,大陸方言和詞彙乍聽之下很難懂,訪問時要寫下逐字稿,遂行文字上的整理及編排。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韓愈是個普通人,卻可以成為百代師表,說一句話可以成為天下人的法則,.這都有他參與天地的造化,關係天下勝衰的機運。他的出生有他的來歷,他的逝世也有他的所為,所以周朝賢臣申伯、呂侯從山神降生,傅說死後成為天上的列星,這是古今的傳說,不可以說他是欺騙人的。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廣大的正氣,這氣寄託在平常的事物當中,而充滿在天地之間,突然碰到它,王公大臣要失去他的尊貴,晉國、楚國也要失去他們的富有;張良、陳平也要失去他們的智慧,孟贲、夏育也要失去他們的勇猛;張儀、蘇秦也要失去他們的辯才,到底是誰使他們有這樣的作用呢?他一定有不必依靠形體就能成立,不必依靠力量就能運行,不必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隨著死亡而滅亡的地方。所以在天上就變成星辰,在地上就形成大河高山,在陰間就形成鬼神,而在人間就形成了人,此是必然的道理,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自從東漢以來,儒學淪喪,文風衰敝,邪說紛紛興起,經歷了唐朝貞觀、開元之治的盛世,再加上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的輔佐,而不能來挽救這種情形,獨獨只有韓愈以一介平民興起,在談笑之間排除佛老與衰敝的文風,天下百姓如同草木順風而倒的來順從他,使天下再一次回歸到正道,大概距離現在有三百多年了。他的文章振起了八代以來的衰敗,他的道拯救了天下沉溺的蒼生,他的忠心敢於去冒犯國軍的憤怒,他的勇敢可以制服三軍的統帥,這難道不是他參與了天地的造化、關係天下盛衰的機運,擁有廣大的正氣而能夠獨自存在的地方嗎?


    我曾經論述天道跟人事的分別,以為人事上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只有天到不容欺騙。智慧可以去欺騙王公大臣,卻不可以去欺騙豚魚;靠武力可以得到天下,卻不可以得到普通百姓的心;所以韓愈的精神可以打開衡山的雲霧,卻不可以挽回唐憲宗的迷惑;能夠馴服鱷魚的殘暴,卻不能防止皇甫鏄.李逢吉對他的毀謗;能夠得到南海百姓的信任,在廟裡享受百代的祭祀,卻不能使他自己一天安身在朝廷上面。韓愈所能做到的是天道,他所做不到的是人事啊!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向學,韓愈命令進士趙德當他們的老師,從此潮州的讀書人深好文學、敦厚德行。這種風氣影響到一般人民,一直到現在,潮州號稱很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話很有道理:在上位的君子學習到了聖道,就會愛護人民;在下位的人民學習了聖道,就很容易驅使。潮州人事奉韓愈,三餐飲食一定來祭拜,水災旱災或是疾病,凡是有所要求一定來向他禱告,但是廟在刺史公堂的後面,人民出入很困難,前任太守想要向朝廷請求建造新廟,但沒有結果。宋哲宗

我蘇軾說:不對,韓愈的靈魂存在於天下當中,就如同水在地底下流一樣,沒有一個地方不存在,而只要潮州人信奉深厚,思念迫切,在祭品香氣上升當中情感很悲傷,就會如同看到他一樣。譬如挖井挖到泉水流出來,就說天下的水全部都在這裡,哪有這種道理呢?宋神宗元豐元年,皇帝下令追封韓愈為昌黎伯,所以匾額就題署:昌黎伯韓文公廟。
    潮州人請求我把這件事寫下來要刻在石頭上,我因此做了詩來送給他們,讓他們唱著來祭祀韓愈,歌詞是這樣的:韓愈以前騎著龍遨遊在白雲仙鄉,他用雙手挑開了銀河,分出了天上的文章,織女替他用天上的雲彩織成了錦繡的衣裳。輕飄飄的駕著風,來到了上帝的身旁,他下凡到混濁的人世間來掃除世俗簡陋的文章。往西邊遊覽咸池,經過了扶桑,草木蒙受陽光的照射,反射出明亮的光芒。追上了李白、杜甫,和他們一起在天空飛翔,張籍、皇甫湜在後面追趕,汗流浹背,仆倒在地,還不能趕上,就如同太陽要下山時的迴光返照,光芒燦爛令人不能仰望。他寫了文章來詆毀佛教、譏諷君主,要到南海去看看衡山、湘江,經過了埋葬舜的九夷山,憑弔女英、娥皇的墳墓,祝融在前面領路,海若聞風躲藏,他約束蛟龍和鱷魚如同驅趕綿羊。天上沒有人才上帝很悲傷,派遣了巫陽下凡一邊唱著歌一邊招領韓愈的靈魂回去。宰殺畜生以雞骨卜告,再進獻酒漿,啊!再獻上鮮豔紅色的荔枝和黃色的香蕉,韓愈你不多停留一會,我們的百姓會傷心流淚,希望你能披散著頭髮再回到我們這海外偏遠的地方。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滌先生,來鎮守這個地方,凡是用來教養讀書人、治理人民的方法,全部都效法韓愈,人民已經心悅誠服了,就頒布了命令說:願意重新修築韓愈廟的人聽任其便,人民很喜歡前往,在潮州城南邊七里路的地方選了一塊地,一年廟就蓋好了。有人說:韓愈離開了朝廷有萬里之遠,被貶官到潮州,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他死了如果有知覺,他不會留戀潮州這也是很明白的事了。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oPo 公民新聞

博幼基金會在全台已經設有11個據點,

並且對當地孩童教育情況有明顯改善,

但同樣也面臨一些困境,主要是人力需求的部分,特別是偏遠部落。

 

董事長李家同先生秉持「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窮」這樣的理念,

透過博幼基金會,讓一些較為弱勢的孩子多一份競爭力。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強烈意願加上智慧的真實故事0027_painting_model_aircraft.jpg

 

 

"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
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藉口"

 

1953年--
十一月十三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消防隊的電話總機在清晨三點收到一個電話。二十二歲的年青消防員,埃里希在值班 。

「喂喂!這裡是消防隊」。
電話的那端沒人回答,可是埃里希聽到一沉重的呼吸聲。後來一個十分激動的聲音,說:
「救命,救命啊!我站不起來!我的血在流!」
「別慌,太太」,埃里希回答,「我們馬上就到,您在那裡?」
「我不知道。」
「不在您的家裡?」
「是的,我想是在家裡。」
「家在哪裡,哪條街?」
「我不知道,我的頭暈,我在流血。」
「您至少要告訴我您叫什麼名字!」
「我記不得了,我想我撞到了頭。」
「請不要把電話掛掉。」
埃里希拿起第二具電話,撥到電話公司。回答他的是一個年老的男士。
「請您幫我找一下一個電話客戶的號碼,這客戶現在正和消防總隊通電話。」
「不,我不能,我是守夜的警衛,我不懂這些事。而且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任何人在。」
 

埃里希掛上電話。他有了另一個主意,於是問那女人:
「你怎樣找到消防隊的電話號碼的?」
「號碼寫在電話機上,我跌倒時把它給拖下來了。」
「那您看看電話機上是否也有您家的電話號碼。」
「沒有,沒有別的任何號碼。請你們快點來啊!」那女人的聲音愈來愈弱。
「請您告訴我,您能看到什麼東西?」
「我…我看到窗子,窗外,街上,有一盞路燈。」
好啊--- 埃里希想---她家面向大街,而且必定是在一層不太高的樓上,因為她看得見路燈。
「窗戶是怎樣的?」他繼續查問,「是正方形的嗎?」
「不,是長方形的。」
那麼,一定是在一個舊區內。
「您點了燈嗎?」
「是的,燈亮著。」
埃里希還想問,但不再有聲音回答了。
需要趕快採取行動!但是做什麼?
埃里希打電話給上司,向他陳述案情。上司說:
「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可能找到那個女人。而且,」他幾乎生起氣來,「那女人佔了我們的一條電話線,要是哪裡發生火警?」
但是埃里希不願放棄。救命是消防隊員的首要職責!他是這樣被教導的。

突然,他興起一個瘋狂的念頭。上司聽了,嚇壞了:
「人們會以為原子戰爭爆發了!」他說。「在深夜,在哥本哈根這樣一個大都會裡!…」
「我懇求您!」埃里希堅持,「我們必須趕快行動,否則全都徒勞無益!」
電話線的另一端靜默了片刻,而後埃里希聽到答覆:
「好的,我們就這麼做。我馬上來。」
十五分鐘後,二十輛救火車在城中發出響亮的警笛聲,每輛車在一個區域內四面八方 的跑。
那女人已經不能再說話了,但埃里希仍聽到她那急促的呼吸聲。
十分鐘後埃里希喊說:
「我聽到電話裡傳來警笛聲!」
隊長透過收發對講機,下令:
「一號車,熄滅警笛!」而後轉問埃里希。
「我還聽到警笛聲!」他答說。
「二號車,熄滅警笛!」
「我還聽得見…。」
直到第十二輛車,埃里希喊說:「我現在聽不見了。」
隊長下令:「十二號車,再放警笛。」
埃里希告知:「我現在又聽到了,但越走越遠!」
「十二號車掉回頭!」隊長下令。
不久,埃里希喊道:「又逐漸地近了,現在聲音非常刺耳,應該剛好到了正確的路上。」
「十二號車,你們找一個有燈光的窗戶!」
「有上百盞的燈在亮著,人們出現在窗口為看發生了什麼事!」
「利用擴音機!」隊長下令。
埃里希經由電話聽到擴音機的聲音:
「各位女士和先生,我們正在尋找一個生命有嚴重危險的婦女。我們知道她在一間有燈光的房間裡,請你們關掉你們的燈。」
所有的窗戶都變黑了,除了一個。
過了一會兒,埃里希聽到消防隊員闖入房間,而後一個男音向對講機說:
「這女人已 失去知覺,但脈搏仍在跳動。我們立刻把她送到醫院。我相信有救。」
海倫.索恩達---這是那女人的名字---真的獲救了。她甦醒了,幾個星期後,也恢復了記憶。

"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
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藉口"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財星雜誌」七十五周年特刊專訪廿五位傑出的財經界人士,談影響他們最深的人和他們這一生最受用的建議。
特選出其中九位最具代表性的人士,淺談啟發他們的人,並以中英對照,還原哪些話打造他們成功之路。


帕森斯:在談判桌上留點餘地
    W! hen you negotiate, leave a little something on the table
.

 

我得到的最佳建議是史蒂夫.羅斯教我的,他過去經營這家公司,也是我的朋友。一九九一年或九二年,我出席時代華納董事會,我是從金融業轉進這家公司,在會議中談到如何把事情做好。史蒂夫對我說:「迪克,記得每筆生意都是小生意,但人生很長,你會一再碰到這些人。你在每筆交易中如何對待他們,都會有長遠的影響。你在交易時,留點餘地,做到皆大歡喜,而不是吃乾抹盡。」
我遵循此忠告不下一千次。企業界大部分人不吃這套。我想,我們總是要和顧問、投資銀行家、律師等人周旋,每次都是一場拔河,看誰能在交易中占到一點便宜。但大家往往忘了,這些顧問會繼續進行下一場交易,山不轉路轉,你我總是會再碰面的。


威爾許:做自己
    Be yourself.

當時是一九七九年或一九八零年,我第一次進入奇異董事會。我在西雅圖參加三天的董事會議,我才出席一次或兩次董事會,在派對上,可口可樂前董事長奧斯汀走到我面前。他是個含蓄正經的人,他一定注意到我漿過的襯衫和在會議中非常沈默,一本正經。他對我說:「傑克,別忘了你是誰,及你一路如何走來。」我尷尬的對他說「謝謝」。但我知道他的意思。除了在這種場合,我過去一直都做自己。我從未如此安靜,他說中我的要害,讓我嚇一跳。接下來的會議,我的話變多了。


杜拉克:要做就做好 不然就滾蛋
    Get good--or get out.

我廿歲那年得到對我這一生最重要的建議,當時我的第一分正式工作是在法蘭克福一家發行量很大的晚報擔任國際新聞和商業版主編,我上班後第三周交給德國籍總編輯兩篇社論,他看了一眼就丟還給我說:「太差了。」之後我又作了三周,他把我叫去說:「杜拉克,你未來三周如果還不大幅改進,最好去找別的工作。」
這對我是當頭棒喝,他沒有試圖指導我,指導這個想法在當時很荒謬,指導是二次大戰後的事。戰前我們受雇工作,如果做不好,就走路,很簡單。


莎莉.克拉契克:不要理那些說風涼話的人
        Don't listen to the naysayers.

我孩童時期是「那種小孩」—滿臉雀斑、戴牙套,而且還是四眼田雞。我若不是少棒隊的最後人選,也是倒數第二。記憶中有太多傷心往事,例如有一次我終於打到球,興奮的奔向一壘,半途眼鏡掉了,必須折回去撿眼鏡。我被笑到不行,我不只在班上哭,成績也從A退步到C。
有一天我極度消沈,母親用和大人講話的口吻對我說,不要理會那些取笑妳的女孩,她們專門說風涼話,站在旁邊批評勇於嘗試的人。她說,她們這樣做是出於嫉妒。回想起來,我知道她們不是嫉妒,但當時我相信母親,再也不讓說風涼話的人干擾我。


巴菲特:你是對的,不因其他人同意你的看法,而是你掌握的事實是對的。
You're right not because others agree with you, but because your facts are right.

我有兩位導師:父親霍華.巴菲特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班.葛拉翰(以下簡稱班)。他們是我景仰的人,多年來給我無數好建議。但想想他們對我說了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壞建議。
一九五一年我不到廿一歲,剛從哥大商學院畢業,我剛修完班的課,所以很想進入葛拉翰酖紐曼公司為班工作,但他拒絕。我仍決心進入證券業,班和父親給我壞建議,他們認為當時不是進入這行的好時機。他們認為道瓊指數整年都在兩百點以上,而股票要在兩百點以下才好賣。
不過,我還是回到老家奧瑪哈(內布拉斯加州),進入父親的公司推銷股票。父親是思考獨立的人,我認為在買賣股票方面他對我的思考有些影響,班也指點我。他說:「別人同意你的看法不表示你是對的。你是對的,是因為你的事實和邏輯是對的。」
我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就讀時讀到班有關投資的著作,開始向他學習。我嘗試各種投資,但他在「聰明的投資人」一書中所說的讓我大開眼界,例如「安全邊際」及如何利用「市場先生」,而不被他利用。之後我到哥大修他的課。
我返回奧瑪哈後仍試圖向班推銷股票,一九五四年我終於如願以償為班工作。第一年年薪一萬兩千美元,第二年拿到兩千美元紅利,他有兩家公司,一家是投資公司,一家相當於今天的避險基金,我兩樣都做,但兩家公司加起來的操作金額只有一千兩百萬美元。
一九五六年初,班計畫離開公司到加州,我決定回奧瑪哈,我幾度走進他的辦公室又折回來,話到嘴邊,一直說不出口。最後他的反應和我老爸一樣:選對你最好的路。
我在一九五○年底只有九千八百美元,一九五六年已有十五萬美元。我想我可以過皇帝般的生活。我回老家後不知道要做什麼,我曾想過要上法學院,但萬萬沒想到會成立投資合夥公司,但幾個月後,就有七個人找我替他們投資。一切就此展開。


布蘭森:不要怕耍寶出醜 否則無法存活
    Make a fool of yourself. Otherwise you won't survive.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佛萊迪.雷克。他是參與柏林空運的飛行員,二次大戰結束時把貨物空運到柏林致富。他創辦一家廉價航空公司(雷克航空,一九六六年),飛大西洋航線。後來他被英國航空打垮。我不知道我若沒看到他的經歷,是否會進入航空業。他魅力十足,以小搏大,還親自開飛機,創造很多驚奇。
當時我才十七歲,經營一家小唱片公司,和他初次見面是幾年後的事。我考慮自己創辦航空公司,他給我建議:你的廣告財力永遠比不上英國航空,你必須親自出馬,利用自己。自己耍寶出醜,否則無法存活。他給我的另一建議是:英國航空會用各種花招對付你,碰到這種情況,記住幾個字,你會用得上:控告這些王八蛋(Sue the bastards)!
我懷疑我在一九九二年若未控告英國航空,維珍航空是否能存活。我若沒有親自上陣為公司打廣告,公司也不會存活,我以他的名字為一架飛機命名:「佛萊迪爵士號」。


葛洛夫:當每個人都自以為知道事情真相時,其實大家一無所知。
When "everyone knows" something to be true, nobody knows nothing.


我得到的最佳忠告來自我在紐約市立學院就讀時最喜歡的教授施密特。這句名言影響我數十年。他常說:「當每個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時,表示沒有人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四十年前我們的小組開始研究表層的特性,這是現代積體電路的核心。當時「每個人」都知道表面狀態會干擾做晶片。結果證明沒人知道怎麼回事:我們從未找到表面狀態,但我們發現汙染雜質。我們找出並除去雜質後,晶片業的前景豁然開朗。
十年前,當我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時,大家都知道,什麼治療對我最管用,但我決定自己研究不同治療結果的相關資料,最後得到跌破專家眼鏡的結論。施密特的話促我思考,回到最原始的原則和基本知識再作分析,而不是只靠大家都知道的那套。


卡波:做你擅長的事 做你愛做的事
   Do what you're good at,and do what you love.

五○、六○和七○年代紐約市有位鼎鼎有名的電台記者叫丹尼.米南,他是典型的愛爾蘭老牌記者。當時我廿二歲,才讀完研究所,在丹尼任職的WMCA電台工作,職位是「送稿小弟」。所謂送稿小弟就是做其他工作人員叫你做的事。丹尼是個待人寬厚的導師,他知道我想當記者,有幾次帶我跟著去跑新聞。
之後我們會去喝啤酒。丹尼說:「你想做什麼?」「我想我要從政,我有一天可能當國會議員。」他看著我,好像我做了什麼下三濫的事。他說:「你會是個差勁的國會議員,但看起來會是不錯的記者。當記者比當國會議員有趣多了,你應做你擅長的事,做你愛做的事。我看你熱愛新聞。」這是我過去四十年從事的行業。


特納:趁年輕開始
   Start young.

我得到的最佳忠告來自我父親。我十二歲那年,他叫我去他的廣告看板公司工作,我每周工作四十二小時,和大人一樣。第一個夏天我做些送水、跑腿工作,並當建築工人的助手。接下來十二個夏天,我每年做不同的工作,我學會行銷和租賃,我會畫廣告看板,也會張貼廣告。父親會解釋商場怎麼運作,成功的企業要靠良好的勞資關係、熱情的領導、賺錢和再投資。我廿一歲時在公司做全職員工,我已準備就緒。三年後父親過世,廿四歲的我立刻可以順利接手。沒有人相信我會這麼成功,這是我最好的商業課程。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9-26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補習界常被詬病唯利是圖,其實也有好老師。高雄禾哥文理技藝補習班負責人周珍主每年提供二十多個名額讓弱勢學生免費補習、楊氏速讀機構老師楊博智是博士級老師,他們都優秀且熱心公益,昨獲「補教師鐸獎」。

     中華民國補教協會昨天舉辦「補教師鐸獎」頒獎典禮,馬英九總統致詞表示,他初中時曾補數學,老師用一個公式就可以解「雞兔同籠」問題,他問為何要這樣解時,老師回說「照做就對,不要問太多」。出國留學前他曾到南陽街補習托福,真的滿有成效的。

     今年補教師鐸獎共十九人獲獎,得主之一周珍主從補習班老師、到現在自己經營補習班,已從事補教業二十多年。她說,成長過程中,因為家裡只有她一個小孩,加上家境不算好,她很渴望去補習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但一直難以如願。

     她說,因為童年的不滿足,希望長大後可以圓夢,所以把補習班的環境經營得像一個大家庭。發現家庭經濟不好的小朋友想補習,她免費讓他們上課,一年約收二十多個這樣的學生。

     另一位得主楊博智是國內楊氏速讀創辦人楊碧堂的兒子,十一月可拿到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博士。他從小就喜歡看書,小學時學完速讀後如虎添翼,能讀更多書,也能更快掌握重點,讀大學時就在補習班教速讀。他希望將技巧傳授下去,未來會繼續在這個領域打拚。

文章標籤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本報昨天獨家報導台大博碩士班學生架設免費國高中數理家教網站Fun Learn,短短一天內,就有許多同樣具家教經驗的大學及研究生、及高中物理老師響應,表示願意加入錄製教學影片行列;甚至有網友讚譽台大生免費教學的創舉,已寫下「台灣補教史的一項傳奇」。  

高至豪、洪文璞、高宏名、王藜穎等4位台大博碩士生,有多年家教經驗,也累積出一套有效率的教學方法及教材,最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打造一個免費的國高中數理家教平台:http://www.wretch.cc/blog/FunLearn,放上自行錄製的基礎運動學、三角函數影片,供學生免費上線觀看或下載。

但因缺乏宣傳,網站成立一個多月來,僅有9百多人次瀏覽,但在本報報導後,一天內參觀人次就衝上了1萬2000人,許多大師生被感動,昨天主動表示要加入行列。  

「台大Fun Learn教學團隊」召集人、台大物理所學生高至豪表示,打電話或上網表示要加入錄製影片的有台大研究所畢業生,也有成大、台師大的大學部、研究生,且多有家教經驗,甚至還有在職的高中物理老師,估計很快就可以將規畫的高中數學、高中物理、國中數學、國中自然4科的內容填滿。

原來缺人又缺錢的Fun Learn,現在找到了人,錢也跟進來。許多網友被感動,將捐款支持他們繼續做下去。原來團成員每人出1200元,共湊了8千多元,開拍第1~2集的教學影帶,本來正愁只剩下3千多元、難以為繼呢。

 

而網友的支持、鼓勵,也讓成員十分感動,有網友留言說,「在現今這個M型社會的改變過程中,最希望也是最失望的莫過於教育體系的大改變,想讓孩子能補習跟上腳步,可是口袋空空,因為知識是我們窮人能翻身的最好工具,能有你們這一群年輕的學子有這樣的理想,讓我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心裏好感動,畢竟,這個社會溫馨的事不常見了。」

http://www.wretch.cc/blog/FunLearn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建和書屋的故事  

  2008/09/02 遠見雜誌

 

台東知本 《建和書屋》: 先幫孩子擦藥,再補功課

 

【文/林妙玲《遠見》】

 

人稱陳爸的建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俊朗,九年前意外成為孩子王,心疼受到家暴的孩童,成立了建和書屋,也成了孩子快樂學習的天堂。

 

想到台東知本,你會想到什麼?想到泡溫泉?還是高檔的知本老爺酒店?

 

然而,就在這個令都會人士羨慕的度假勝地附近社區裡,居住著許多失能家庭的學童。以知本國中來說,約三成孩子來自單親家庭;超過七成孩子有單親、隔代教養、中低收入、新移民與原住民等家庭背景。

 

 知本國中的學區包含八個社區,其中以「原住民木雕村」聞名的「建和社區」,有500多戶,原住民與漢人約各占一半,社區裡近七成是有著上述背景的弱勢家庭。

 

 跟其他弱勢社區小孩一樣,知本許多小孩子,下課後不是回家吃晚飯、寫功課,而是在外面「尬」腳踏車、流連網咖、或打架,因為大人經常不在家,許多孩子連晚飯也沒得吃。

 

本想找回家庭生活,意外成為孩子王

 

 「雖然有悲情也有弱勢,但我們不怕,我們要走出來!」透過一群人的努力,建和社區正在成功翻轉許多孩子的命運。

 

 這個故事得從「陳爸」說起,他是建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俊朗。

 

 建和社區長大、高中畢業後就離鄉北上的陳俊朗,曾經做過業務,也經營過棺材店、花店、咖啡店等,在生意愈見興隆時,卻發現與妻兒愈見生疏。這種沮喪讓九年前36歲的他,毅然舉家回鄉,準備考書記官,希望未來可以和家人有更緊密的家庭生活。

 

 當年甫回鄉,偶然請一個總是面露飢色、傳說「三年沒吃一頓正常晚飯」的孩子吃麵,孩子開心地連吃兩大碗,沒想到吞下最後一口時,隨即吐出所有食物,原來孩子「沒吃這麼多東西過」。

 

 陳俊朗當時雖然感到震驚,但沒刻意做些什麼,每天仍是照著時間表讀書、運動,晚上撥兩個小時,在自家三合院陪兩個兒子做功課,也聊心情、彈吉他。

 

 逐漸地,附近孩子聽到院子裡的吉他聲,紛紛跑來圍觀,甚至央求他教彈奏。陳俊朗就從陪兒子,變成連兒子的同學也一起陪。一開始孩子三三兩兩地來,到後來是一大群孩子湧進陳家庭院。

 

 陳俊朗曾經算過,庭院裡最多擠了58個人,這堆孩子彈吉他、那堆練雙節棍,還有一些孩子圍成圈圈一起聽故事;考試到了,每個小孩都拿著書到陳家院子,儘管燈光昏暗,竟也將就著趴在地上寫起功課來。

 

孩童遭受家暴,激發成立書屋決心

 

後來他開始「半夜苦讀」,讀的並非自己要考試的書,而是孩子們的教科書,為的就是隔天可以趕快幫孩子們上課。這樣院子裡的教學一共持續了五年,讓他連考了四年書記官都未考上,但陳俊朗回憶起來,仍說:「我人生最美的就這一段了!」

 

 也就在那段時間,陳俊朗發現,不僅要幫孩子補救功課,還常要幫孩子們擦藥,因為孩子不是在學校被處罰,就是被酒醉的父母家暴,每擦一次藥,他心裡就多一層憤怒:「一定要打這麼兇嗎?」

 

 「這些孩子都需要排心裡的毒!」他說,有些孩子回家後還要幫忙跑腿買酒,肚子餓也沒人理他們;甚至父親就在他們寫功課的時候,在一旁看A片,或是看不順眼就打人。然後到了學校,老師還說他是不寫功課的壞學生!

 

 「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學習?被當成壞學生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後來索性就自我放棄啦!」他愈說愈生氣。

 

書屋是避風港,孩子永遠有第二次機會

 

 這些孩子的不幸,讓陳俊朗兩年前決定租房子成立「建和書屋」。

 

 「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沒有飯吃的時候,沒有地方睡、被欺負了可以來,不會功課我來教!」陳俊朗說,家裡不溫暖的孩子可以在書屋先當一個寄居蟹,等心智成熟、能面對了,再回家。

 

 曾是國會助理、有多年原民服務經驗的陳秋蓉,因為朋友一句「不要再當一個旁觀者」而辭去工作來到書屋當老師,她發現許多弱勢學童被迫長大,「書屋只是還給孩子『當孩子』的權利!」

 

 這棟外觀與一般民房無異、2.5層樓的書屋,裡頭滿是外界捐贈的讀物,還有十多台電腦,以前經常在外尬單車、泡網咖的小孩,現在下課後就往書屋跑,書屋中歡笑聲、歌聲與吉他聲不斷。

 

 書屋裡的輔導老師兼義工鄭賀元驚覺,以往村口柑仔店門前三天兩頭就有人打群架,但近來逐漸恢復平靜。「我們要用大數法則,扭轉在外遊蕩的孩子與書屋裡孩子的比例!」

 

 「在書屋裡,願意來的孩子永遠有第二次機會!」鄭賀元說,國中程度的孩子如果ABC還背不全,那就從ABC學起,不用覺得丟臉。

 

 陳爸與鄭賀元也帶著孩子,自製投石機、水火箭等教具,把教科書上的三角函數、力學、槓桿原理與拋物線等死知識,變成孩子感興趣的益智遊戲。

 

 除了快樂學習,陳俊朗也以全人教育的觀點,幫孩子們做好一系列的挑戰式學習計畫,帶他們一步步突破自身的局限。

 

 例如,今年8月底他們甫完成了單車遠征花蓮,之後還有中央山脈縱走,也規劃在民國100年,完成以孩子們自行設計的帆船,環遊台灣一周的夢想。未來,還想跟英國、加拿大等姐妹社區,來一個交換學生計畫。

 

培養孩子音樂天分,還組小董事會樂團

 

 陳爸帶的孩子還有一個特色,幾乎每個人都會玩樂器,或者很自然地跟著樂音起舞、歌唱。不少靦腆的孩子,一拿起吉他,就能自彈自唱。 「我要下車了,發現他在對我拋媚眼……才發現他是鬥雞眼,」注意聽,這位小學時擠在陳爸家庭院、現在已經高中畢業的洪玉桂,彈唱的不是時下流行歌,而是自己的創作曲。

 

「他們不唱口水歌啦!都自己組團,唱自己創作的歌,為了寫歌、聽歌,也會自己去翻英文字典,用功的咧!」陳秋蓉笑說。

 

 另一邊坐著的,是已升上台東體育中學高三的洪光復。光復是「小董事」樂團的貝斯手,國中時代他和同校的陳誠打架認識,沒想到後來兩人都拜在陳爸門下學吉他,與曾朝晨、陳紹弘一起組了小董事四人樂團。 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還曾經贊助小董事樂團拍MV、做海報、開演唱會。主題曲就是洪光復自行作詞作曲的處女作〈星星〉,整首歌以簡單的歌詞,訴說思鄉的心情。體格健壯黝黑的洪光復說,小時候也愛去網咖打電動,但接觸音樂之後,寧願把時間拿來創作詞曲、彈吉他。

 

孩子人生有目標,陳爸努力終有成

 

 對人生有目標、有企盼的孩子,不只洪光復。像鼓隊隊長古佳代與幹部洪瑋韓,也都從害羞的孩子,蛻變成可以隨時站上社區音樂會舞台、帶領幾十人鼓隊遊街的風雲人物。

 

 把小董事視為偶像的阿文,剛升國二,自己也組了一個「化學式樂團」,據說贏得不少學妹愛慕。但是有過父喪傷痛的阿文,兩年前可還是媽媽蕙菁口中「三角六經」(閩南語,比喻叛逆不羈的形貌),像個未爆彈的偏差小孩。當初聽到陳爸很會帶孩子,姑且把孩子送來一試的蕙菁,沒想到兩年後,阿文懂事了,還會拿起吉他彈出自己的主張。

 

 「太值得了,我一輩子當義工也還不了這份人情!」這兩年,蕙菁常自掏腰包煮東西給孩子吃。

 

 但陳爸心底還有個焦慮,成立書屋後,必須應付許多行政瑣事,忙著寫計畫書募集資源,陪孩子的時間少了,更沒有時間去尋找那些更邊緣、眼看就要步入歧途的孩子。

 

 「這是一場馬拉松,要等到這些孩子長大後結婚生子,用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才算是闖過了第一關!」陳俊朗期盼,弱勢家庭的惡性循環,就從這一代終結吧!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務學習推廣講座(10+11月).jpg  還有更好的學習方式嗎?
如果這是您關心的問題,歡迎您蒞臨恩物舉辦的服務學習講座,共商研討。
 
在10/22及11/09,恩物分別邀請了與您同樣關心教育的講師,
陳之華老師及李偉文老師,來分享他們的教養經驗與教育觀念。
 
或許您對於多元學習並不陌生,然而您認識服務學習嗎?
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包括傳統的聽講,
也有些透過學員相互討論,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
甚至也有將學習搬出教室外的體驗式學習等等。
 
至於服務學習,則是強調從實際的服務經驗中學習,
學生在服務中瞭解到情境中的對應知識,提升學生的現實感;
並且透過服務他人的行動,促進社會更加健全。
可說是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助益的學習方式!
 
關於講座
10/22,14:00-16:00 「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窗」
陳之華講師,《美力芬蘭 送 愛孩子的100個方法》作者
古亭國小 大辦公室


11/09,9:30-11:30「走出教室的另類學習」
李偉文講師,《教養可以這麼浪漫》作者
新生國小課程研發教室3
 
 
 
報名方式
負責人:李宛霖 社工員
1電話:(02)23634023  (02)23634023     

2傳真:(02)2369-9082(02)2369-9082  

  3 E-mail:wanlin@happygifts.org.tw (須註明:場次、姓名、連絡電話)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連考7年基測的補教老師洪安,決在退休前錄製全套國中數學、理化、社會各科的免費教學影帶,放在youtube網路上供學生免費觀看。這項創舉還獲國中退休老師響應,加入錄製教學影片的行列。

 

補教老師洪安的最大心願,竟是要學生少補習。他說,很多國中生一年花7~8萬,甚至10幾萬元補「全科」,每天晚餐都在外隨便解決,到很晚才回家,並無必要,「如果學生在家上網,就可免費看到補教影片,應該可少些補習;弱勢、偏遠學生也能因此受益。」

 

「基測達人」洪安近年曾7度挑戰國中基測,並以近滿分成績考上建中,但沒去讀。即將退休的他,從3年前即自費開始錄製影片,並後製加上字卡,因每小時的錄影加後製就要4~5千元,已投入3百多萬成本,最近陸續放上youtube,只要鍵入malaclassroom(麻辣教室)的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影帶。

 

洪安表示,目前已放上國中數學、公民全6冊內容,生物上下兩冊及國文的語文常識,共3百多片影帶,每片約15分鐘,未來還將陸續製作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科教學影帶,「錄完我就可以退休了。」


 

免費雲端教學的概念,也吸引退休國中老師響應。自高雄光華國中退休,有26年教學經驗的國文老師李維仙,也錄了整套的國中語文常識,未來還要加錄作文單元。

 

「退休老師時間多嘛,我不過是發揮一下剩餘價值。」李維仙打趣地說,擔心有些弱勢生連電腦都沒有、無法上網看片,她還參加社區弱勢學生課輔工作,面對面為外配子女課後輔導。

 

教育部也已補助1萬2千多位低收入戶家庭子女免費的國民電腦及上網費用。

 

洪安表示,很多學生上補習班的學習方式不對,老師在上面一教3個小時,學生在下面猛抄,抄完後連自己抄的是什麼都搞不清,若沒複習,吸收有限。

 

他建議,可試著先了解自己不會的是哪一部分,上網看講解,再做練習,學習效率才能提升。

http://www.youtube.com/user/malaclassroom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

作者: 麥子

我的白領朋友們,如果我是一個初中沒畢業就來滬打工的民工,你會和我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嗎?不會,肯定不會。比較我們的成長歷程,你會發現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從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了天壤之別,因為我只能報農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如果我長大以後一直保持農村戶口,那麼我就無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無法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選舉權都不如你們多。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非要到城市來?農村不很好嗎?空氣新鮮,又不像城市這麼擁擠。可是農村沒有好的醫療條件,這次sars好像讓大家一夜之間發現農村的醫療保健體系竟然如此落後;物質供應也不豐富,因為農民掙的錢少,貴一點的東西就買不起,所以商販也不會進太多貨。

農民沒有職業發展規劃,因為農民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類似種族一樣的天生的階層。農民沒有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因為絕大多數人還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奮鬥,春節聯歡晚會中買得起等離子彩電的農民畢竟是個別現象。

於是我要進城,而且要擺脫我的農民身份,我要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考學是我跳出農門唯一的機會。我要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我在獨木橋上奮勇搏殺,眼看著周圍的同學一批批落馬,前面的道路越來越窄,我這個佼佼者心裡不知是喜是憂。

激烈的競爭讓我不敢疏忽,除了學習功課,我無暇去顧及業餘愛好,學校也沒有這些發展個人特長的課程,進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校長就告訴我們這三年只有一個目標高考。於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覺,就連中秋節的晚上,我還在路燈下背政治。

而你的升學壓力要小得多,競爭不是那麼激烈,功課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個人愛好,去讀課外讀物,去球場揮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藍天白雲。如果你不想那麼辛苦去參加高考,只要成績不是最差的,你可以在高三時容易地獲得保送名額,哪怕成績最差,也會被進一所本地三流大學,而那所三流大學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數才能進去,因為按地區分配的名額中留給上海本地的名額太多了。

我們的考卷不一樣,如果考卷一樣我們的分數線就不一樣,但是當我們都獲得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所交的學費是一樣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來光學費就要24千元,再加上住宿費每人每年1500元,還有書本教材費每年1000元、生活費每年4000元(只吃學校食堂),四年總共5萬元。

2003年上海某大學以新建的松江校區環境優良為由,將學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這就意味著僅學費一項四年就要4萬元,再加上其他費用,總共66千元。66千元對於一個上海城市家庭來說也許算不上沉重的負擔,可是對於一個農村的家庭,這簡直是一輩子的積蓄。 由於剪刀差、地少人多不成規模經濟等眾多原因,農業仍然是不賺錢的行業。我的家鄉在東部沿海開放省份,是一個農業大省,相比西部內陸省份應該說經濟水準還算比較好。可是現在的農產品收購價太便宜了,除去各種農業種植成本和名目繁多的稅費,一年辛苦勞作剩不了幾個錢。以供養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為例,除去各種日常必需開支,一個家庭每年最多積蓄3000元,那麼66千元上大學的費用意味著22年的積蓄!前提是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個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優秀,都必須剝奪他上大學的權利,因為家裡只能提供這麼多錢。我屬於比較幸運的,東拼西湊加上助學貸款終於交齊了第一年的學費,看著那些握著錄取通知書愁苦不堪全家幾近絕望的同學,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產業化時代的大學招收的不僅是成績優秀的同學,而且還要有富裕的家長。

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地在大學校園裡汲取知識的養分!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假期打工掙點生活費,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每一分錢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掙來的血汗錢啊!

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我發現與我的同學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臺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認得mp3,不知道什麼是walkman,為了弄明白行銷管理課上講的倉儲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麥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從來沒見過如此豐富的商品。

我沒摸過電腦,為此我花了半年時間泡在學校機房裡學習你在中學裡就學會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語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我的發音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聽不懂,這也不能怪我,我們家鄉沒有外教,老師自己都讀不准,怎麼可能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基礎沒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時間矯正我的發音。   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學多才多藝,知識面這麼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生時代只有學習、考試、升學,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才能與你們一起學習,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的嘲笑,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週六周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週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羡慕地看著校園舞廳裡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畢業的時候,我能在這個大都市掙一份工資的時候,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里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終於畢業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辛辛苦苦讀出來的大學文憑,竟然很難找到工作,在上海工作難找,回到家鄉更沒有什麼就業機會。能幸運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應屆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水準,也許你認為這點錢應該夠你零花的了,可是對我來說,我還要租房,還要交水電煤電話費還要還助學貸款,還想給家裡寄點錢讓弟妹繼續讀書,剩下的錢只夠我每頓吃蓋澆飯,我還是不能與你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

現在輿論號召我們大學生創業,真不明白我們這些既沒錢也沒經驗的剛畢業的學生有什麼資本去創業,為什麼那些人浮於事卻能旱澇保收的單位裡的職工不去辭職創業?也許所有的這一切都怪我投錯了胎,為什麼我不降生在上海!  寫到這裡,我需要聲明:我不是來自農村,我來自一個小城市,在上海讀完了碩士,現在有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我奮鬥了18年,現在終於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已經融入到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了,與周圍的白領朋友沒有什麼差別,可是我無法忘記奮鬥歷程中那些艱苦的歲月,無法忘記那些曾經的同學和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夙願。於是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文字,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平民子弟奮鬥歷程的寫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運抗爭的學子,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怨天尤人,這個世界上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不公平已經存在,這並不可怕,但是對不公平視而不見是非常可怕的。    我在上海讀碩士的時候,曾經討論過一個維達紙業的行銷案例,我的一位當時曾有3年工作經驗,現任一家中外合資公司人事行政經理的同學,提出一個方案:應該讓維達紙業開發高檔面巾紙產品推向9億農民市場。

我驚訝於她提出這個方案的勇氣,當時我問她是否知道農民兄弟吃過飯後如何處理面部油膩,她疑惑地看著我,我用手背在兩側嘴角抹了兩下,對如此不雅的動作她斥之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觀經濟學課上,我的另一同學大肆批判下崗工人和輟學務工務農的少年:”80%是由於他們自己不努力,年輕的時候不學會一門專長,所以現在下崗活該!那些學生可以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嘛,據說有很多學生一個暑假就能賺幾千元,學費還用愁嗎?我的這位同學可能永遠都不會相信我本科時有個同學是每天拿著飯盒到學校餐廳裡撿別人吃剩的飯菜來熬過四年的大學生活的。

他可能沒有研究過中國社會財富分配制度的變遷,我們的父輩年富力強時候所創造的財富中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在高積累低消費政策下變成了國有資產,繼而變成了國有商業銀行成千上萬億元再也收不回來的不良貸款。  糟蹋完這些錢後,當年包養老、包醫療、包住房、包教育的空口承諾灰飛煙滅,留給已經老去的父輩只是下崗失業和生活無濟。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齡人正在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的決策將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把這篇文章送給那些優越環境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和很久以前曾經吃過苦現在已經淡忘的人,關注社會下層,為了這個世界更公平些,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在做關乎眾人命運的決策的時候,讓這份社會責任感駐留我們的頭腦。我花了18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窮二代、富二代、體制外的二代與體制內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帶來的代際分化已成為轉型期中國的突出問題。 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麼? 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如何面對代際分化?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二代”群體,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特點,揭示代際分化的深層原因,探討解決的途徑和辦法。 ——編者  

  遊蕩在城鄉之間的“邊緣人”

  二代農民工嚮往城市卻因戶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納

  快兩年了,王東一直在北京朝陽區金盞鄉打工。 上世紀90年代,王東的父母就從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盞鄉打工。 幾年後,他隨父母來到這裡,並在民工子弟學校讀完了小學和初中。 但由於沒有北京戶口,小王在北京無法高考,所以初中畢業後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學,並在當地考上了大專。 2009年,大專畢業的他又回到了金盞鄉,但一直沒找到穩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廠打零工。

  沒有戶口,意味著王東不能享受到北京市民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父母都是外來的民工,王東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買房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談到以後的生活,王東一臉茫然:“我不想回老家生活了,但在城市裡也看不到發展前途,先在這邊熬著,慢慢找機會吧。”

  王東的生活狀態,正是大多數二代農民工的真實寫照。 這些年,確實有一些二代農民工通過自身努力擺脫了貧窮、成就了事業,但大多數人還是由於家庭條件差、生存狀況難而遊蕩在城鄉之間,成為“邊緣人”。 他們來自農村,卻由於長期在城市生活而對農村疏遠;他們嚮往城市,卻因生活壓力、戶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納,很難分享現代生活的快樂。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父輩相比,二代農民工也有自身顯著的特點。 他們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會穿西裝、打領帶,喜歡使用新款手機,普通話說得不錯。 除了乾活,他們還喜歡考慮自己的將來,儘管這種籌劃往往都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李煥今年18歲了。 自打他記事起,父母就把他留在山東的爺爺奶奶家,自己則外出打工。 由於缺乏督促管教,李煥學習很不好,上到初中就不願意再繼續讀書了,索性隨父母來到了北京。

  “剛來的時候,一下就被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迷住了,特別興奮。”李煥說。 但沒多長時間,他就發現北京雖好,屬於他們家的卻不多,他父母在北京通州區打工,住的房間又小又亂,每天累得回來倒頭就睡,幾乎沒有空閒時間。

  16歲的時候,李煥擁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父母打工的廠裡做雜工,乾了不到三個月,他不做了。 “活太累,我根本幹不下來。”李煥說,之後他在餐廳幹過服務員,在大街上分發過廣告單,工作總是換來換去。

  談到今後的打算,李煥倒是很乾脆:“走一步看一步,還能有什麼打算?現在對我來說,不指望能在北京安家、落戶、買房子,就希望賺一些本錢,以後可以做生意。”

  專家認為,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困惑,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要求他們回到農村,安心務農;也不能一味指責他們貪圖享受,他們有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權利。 政府應當加速​​戶籍、就業、醫療、社會保障、農村土地等相關製度的改革,盡快消除造成城鄉差別和工農不平等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管理模式,為他們在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找工作莫成“拼爹”遊戲

  一定程度上來說,決定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往往不再是成績、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會關係

  近期,網絡上有兩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共鳴。 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了家庭較窮的人努力多年才達到和出身富裕者一樣的生活水平。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的真實寫照。 後來,網絡上又出現一篇題為《我用了18年,還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作者詳述自己上大學及畢業後的生活窘狀,反映了由於家庭出身不同而帶來的巨大差距,任其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

  “知識改變命運”,曾經是多麼響亮的一句口號。 如今,這句曾經被無數人奉為真理的話語,卻引來了諸多質疑。 近年來,很多大學畢業生髮現,一定程度上來說,決定他們就業狀況的不再是成績、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會關係。 套用一句網絡語:“找工作變成了比拼父輩財富和權勢的'拼爹'遊戲”。 據某媒體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7所高校進行的一項調查,500名受訪者中有70%的人認為,在就業應聘中或多或少遭遇過來自家庭狀況的壓力,65 %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最擔心家庭狀況使自己在求職應聘中處於不利地位​​。

  杜純是四川一所高校新聞系的研究生。 從研二開始,他便到北京某媒體實習。 由於機會難得,杜純平時工作就非常勤奮,急活、累活搶著幹,從不抱怨。 他的表現得到認可,實習單位口頭許諾他畢業後可以來工作。然而,到最後應聘階段,杜純卻並未得到任何職位。 事後他才得知,最後入圍的人大多有關係,至少也得到相關領導的推薦,而他沒有任何人脈資源,只能接受這一結果。

  相比而言,孫宇算是很幸運的。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的農家孩子,孫宇去年大學畢業後過五關斬六將,成功進入一家國有大型金融企業工作,福利待遇都很不錯。 但入職培訓時,他看見好幾位並沒有在之前的筆試、面試中出現的新同事。 他以為對方是補招的員工,後來聽同事一說才知道,人家家裡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了,“筆試、面試都不用參加,指標都是從總部直接下來的。”孫宇說。

  工作後,孫宇也有一點鬱悶。 由於不願得罪那些有關係的新同事,經常得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累得要命不說,幹得不好還要挨批評。”孫宇說,“但像我這樣既沒關係、又沒背景的'貧二代',除了拼命工作,還能怎麼辦呢?再說,我現在的工作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了。”

  記者採訪時發現,大學生們在看待“就業難”時都很理性,認為是多種因素導致了這一現象,他們對由於能力不足、經驗不夠導致的招聘失敗,並沒有多少怨言。 但是,如果因為家庭背景不如別人而落敗,總會感覺心氣兒不順。

  某高校一位大學老師坦言,一般情況下,從“最底層”上升到“大眾層”比較容易,只要付出努力總會有相應回報。 “從我教過的研究生來看,他們在畢業之初想進入學術界、機關或媒體,開始自己的事業歷程,並不是難事。但再想往上發展,就不那麼簡單了。個人努力只是參考因素之一。”這位老師說,我們不否認其中一部分人會成功突圍、脫穎而出,但更多的人只能按部就班,“泯然眾人矣”。

  當然,反過來說,只靠“關係”也不行,如果能力沒有達到基本要求,“關係”也不會那麼好使。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從事學生工作的楊老師認為,雖然每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窮二代”和某些人比起來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但只要調整好心態,通過後天的努力也可以逐步改善經濟狀況。 “拼爹”遊戲固然存在,但在現狀沒有明顯改觀的情況下,不能只會抱怨、應該更加積極,“窮二代”更應關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減少“貧窮世襲”的憂慮

  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前不久,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在網絡上公開表態不願生育“窮三代”,理由是“窮二代”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注定要在艱難的環境下掙扎,改變世襲貧困命運難上加難。 再說,本來已是“房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就成了“孩奴”,豈不一輩子活在“奴隸社會”?

  或許有人說,不願生育“窮三代”暴露出一些年輕人只懂現實享受、心理素質太差、對未來預期過於悲觀。這種觀點不無道理。 但是,與其討論“窮二代”為什麼沒有信心生育,不如正視他們對改善生活、期待公平的呼喚。 不願生育“窮三代”,生動反映了他們對貧窮代際傳遞、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憂慮。

  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郭大水教授認為,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現在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階層固化,底層社會成員改變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減少。 “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代際之間的社會壁壘,造成教育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對於促進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社會和諧穩定都非常不利。”

  專家分析,近10年來,中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基尼係數已接近0.5,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嚴重滯緩,這是造成“窮二代”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體制障礙讓社會流動機會減少、流動成本提高。 例如,教育是現代社會流動的最主要機制,然而,由於高校擴招後全面收費以及就業難的出現,貧困家庭子女通過教育向上流動也越來越難了。

  從根本上說,階層固化產生的原因是社會建設遠遠滯後於經濟改革。 多年來,我們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上過於追求增長速度,把應該配置到社會領域的資源也配置到經濟領域。 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沒有及時調整,嚴重侵蝕了人們公平獲得資源的機會。 美國、日本和拉美在經濟起飛後最終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根源就在於是否及時、正確地實施體制改革和加強社會建設。

  郭大水認為,目前很多製度設計都在積極保護弱勢群體權益,例如嚴格的公務員招考制度、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等,但當務之急要強化實施。 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遊戲還須加強制度約束,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大對就業“關係戶”的懲罰力度。 要從最基層開始,促進社會成員的合理流動,消弭不同二代之間的鴻溝,讓“窮二代”感到生活有奔頭,相信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窮二代”人力資本弱、社會資源少,要他們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擺脫困境很難。 這需要外部力量的導入。 郭大水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對“窮二代”的人力資本投入,特別是加強對二代農民工的培訓,使他們擁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長。 同時,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充分發揮政府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作用。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繼八德國中校長遭停職之後,台東體中校長也因校園霸凌事件辭職,台灣的校園霸凌現象正全面衝擊教育體制,同時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霸凌現象並非個別孩子的品性好壞問題,而有其社會性成因。

     霸凌認知

「霸凌」是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Dan Olweus(1991)認為霸凌為「一個學童反覆地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人的負面行為之中」,並非為偶發事件,而是指長期性,且多次發生的事件、有一方為弱 勢。在「全國國民中學防制校園霸凌總動員」會議中,放寬校園霸凌的定義,有更具體的描述,包括「具有欺負他人之行為」、「具有故意傷害之意 圖」、「造成生理或心理上之傷害」、「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其他經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討論後認定者」等五項。

霸凌行為成因探討

在瞭解霸凌行為的成因後,方能有效地遏止,以下分別為生理與個人、環境因素來分析霸凌者的可能成因。

 
 霸凌行為成因探討

¢(一)生理因素:缺乏維他命或礦物質可能會導致腦部發展不健全,血液中缺乏葡萄糖的低血糖症,極易產生偏差行為、反社會行為、暴力行為。

¢(二)個人因素:較為激進衝動的個人性格、神經生理方面的疾病或是在人際與社交活動上是屬於被孤立的一群。

三 (三)環境因素:霸凌行為的環境成因包含家庭因素、學校環境與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 

環境因素

¢   家庭因素:霸凌是家庭功能失調的反映。

    學校因素:同儕相互學習或班級經營不良導致班風傾向負向及學校未能適時地妥慎處理霸凌事件。

     社會因素:社會文化與社區資源之潛在影響。

\霸凌種類

•肢體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

  •言語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 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

  •關係霸凌: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學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有部分受凌學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網路霸凌:以手機簡訊、電子郵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謠言、中傷等攻擊行為。 

校園霸凌中的各角色

¢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牽涉的學生可分為幾種:

¢欺凌者(英文: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受害者/被欺凌者(英文:Victim/Bullied)受到欺凌。

¢協助者(英文:Ass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保護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但這樣的人通常為數不多)。

¢  局外人(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也有些是害怕幫助受害者會讓自己受到欺負而假裝局外人的身份。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轉學或是住院等無法到校上課時,欺凌者便可能從局外人裡挑選下一個目標)。

欺凌者的類型

主動型欺凌者:

  霸道和衝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並且自認為老大。

  比較自我中心,對受害同學缺少同理心。

  想要得到部分朋輩的認同。

  行為上比起其他同學突出。

  自私,不為他人設想。

被動型欺凌者:

  看見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得逞,於是協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則藉此保護自己,免受欺凌。

  看見欺凌者欺凌同學後,則嘲笑受害者。

容易成為受害者的類型

負面因素:

  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缺乏同儕團體的友誼。(例如:獨來獨往、安靜寡言)

  缺乏與同儕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反感或厭煩。(例如:用詞自大、狂妄)

  個人衛生欠佳。(例如:長時間不洗澡、挖鼻孔)

   行為上得罪到同學引起公憤。(例如:向師長打小報告)

 其他因素:

  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具有身體障礙、智力障礙。

  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有明顯外傷、疾病。

   性格或行為上異於同儕。

   在校表現優秀。

   欺負因素:

   惡作劇和心靈上的欺侮。

  各種欺負行為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

  對受害者施以重複的物理攻擊,攻擊其身體或物件。例如:拳打腳踢、掌   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及對射橡皮筋等。

   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生活與人權與前途和受教權、教科書、衣裳     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出受害者不想要做的行為,威脅受害者聽從命令。

   在各方面讓受害者遭遇麻煩。

   在受害者發表言論時不尊重受害者,只顧做自己的事,與附和者談話,    甚至故意打斷、反對、找碴。

  當班上有同學做錯事,老師尚未找到真凶時,欺凌者便假定是受害者所     為,並傳播此假定給其他同學。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傾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    國籍、家人或其他不同之處。

   霸凌行為的輔導策略

(一)初級預防

  瞭解學生個人需求,增進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引導正向滿足的方式。

  重視傳播媒體的影響力與強化教化功能

  加強兒童與青少年品格教育養成。

(二)二級預防

  強化學校輔導機制。

  瞭解霸凌行為的成因,協助選擇正確方式滿足需求。

(三)三級預防

    敏察與辨識學生情緒及作息變化,轉介醫療機構資源。

    重視地方社區資源與治安。

資料來源

http://guidepaper.edu.tw/?menu=5&subject_sn=134


http://www.mtjh.tn.edu.tw/anti_bully/new_page_8.htm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3297


http://tw.myblog.yahoo.com/jw!OOsdkWqWHxrrRBQFnJgNsWY-/article?mid=120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零體罰害死台灣人?真的假的?

對於體罰我持反對意見,這是因為以暴制暴,暴力的教育教出模仿暴力行徑(打人、 欺侮)的青少年;東施效顰的教育其實也績效很爛~

連老師都想擺爛不管,這是台灣的環境是競爭激烈,以前是爭著考大學、擠入大學窄門,現在有中國強權和優秀龐大人口搶著少少的位子,個個都爭著成功,光是80後每一年,就有兩千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擠著求職.....嚇到了嗎?有什麼可以拼過中國人的本事呢?

雖然先進福利國家(北歐五國)樣樣都好,教育是神聖的職業,連全國漂漂漂漂到一生懷才不遇的孔子若有地下有知,祂絕對會想飄洋渡海,漂到北歐國家執起教鞭!

某天和友人B於MSN線上聊起之前很火熱的桃園八德國中事件....

B的觀念是承襲以暴制暴的「行為主義」,學生就是老鼠,重複施虐白老鼠(任何動物)多次,老鼠會做出違反動物常態的行為,學會不會的東西,稱之「學習」,不打不成器,至於學生是否人人適用,並感激施暴者的行為都是「為你好啊」,因人而異!



B 說:但我深深覺得現在要那些被打罵教育教出來的人回去教書卻不能打不能罵實在很痛苦(喂
姬蝶 說:
 同感!!!!!
 應該是每天應付大小狀況
B 說:
 而且看了鋼之鍊金術師後我ㄧ整個有感觸(何
 你鋼鍊有看到完結嗎
姬蝶 說:
 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打罵教育從以前到現在根本沒變
 我後來就沒看了?怎麼了  聽你這樣說
 等下我出門就去租來看
B 說:
 要我提的話會捏到唷
姬蝶 說:
 是真的沒有變  以至於現代人  任何人一提到教育就咬牙切齒
 沒關係啦
B 說:
 因為不打不成器這句話實在太根深柢固於許多人的心了阿~
 沒關係的話我提了唷
 鋼鍊後面有句話
姬蝶 說:
 好~
B 說:
 "沒有伴隨著痛苦的教訓沒有意義"
 我ㄧ整個想拿這句話做文章題名為"以鋼鍊來論打罵教育的必要性"
姬蝶 說:
 快來寫看看吧!!!
B 說:
 不過我後來懶了就是(欸
姬蝶 說:
 我真的好想知道你的見解!!
B 說:
 不要啦XD|||
 不就是老話一句
 "只會反省的話連猴子都會"
 你叫小孩子反省 他又不痛也沒感覺 頂多就是耳屎因為聽太多話而多長了些
 說實話就是沒啥用
 一方面是因為我不相信天下有完人 另一方面因為我也是從死小孩長大的=3=a 
姬蝶 說:
 好啦~不強人所難~  謝謝你的意見  這讓我可以寫論文XD
 
 哈哈 人無完人是真的  打罵教育看來就是會讓小孩學乖
 霸凌還有立法了?!
B 說:
 老師怎麼教書www不是有講義嗎www
 有阿
 昨天這邊有人抗議
姬蝶 說:
 ???
B 說:
 不過我不知道詳細
姬蝶 說:
 未成年加害者不可以受罰?
B 說:
 就是霸凌法條有人跑來抗議
 我聽到的是說加害者要被隔離還啥的
 詳細我不清楚
姬蝶 說:
 被班上孤立的感覺想必對加害者來說  很不是滋味吧  這樣的刑罰算輕的咧

 亞洲傳統的觀念不是惡有惡報  血債血償嗎?
B 說:
 亞洲又不是漢摩拉比www
 孤立?相信我 加害者只要可以欺負被害者
 是不會被孤立的
 被孤立的只會是被害者
 因為沒人敢協助他
 然後就可以套我現在很度爛的九把刀說過的話
 當你冷眼旁觀時 你就在霸凌他了(類似的語義
姬蝶 說:
 那篇文章就是說明台灣傳統以來大眾的觀念  因為大眾也是這樣受過威權教育 老師亂教  考試為主的教育  以前的情況更誇張 一堆高中畢業生一樣也是考大學準備  苦苓的書就提到太多高中生 一畢業就失業(好耳熟喔!) 怪誰?怪教育?怪老師是白癡?  倒是讓人發奮圖強 要做出業界水準的作品  確保飯碗端得牢牢= =
B 說:
 而且隔離 是要隔離到哪? 再教育學校嗎?  那也只是原本的霸凌者要嘛繼續霸凌要嘛被霸凌 並不會解決什麼問題 幾年以後出來,如果沒有自己想清楚或是什麼的,人格還是有可能扭曲的
姬蝶 說:
 中肯!!!!!!!!
B 說:
 苦苓當年很酸阿XD
姬蝶 說:
 真的就是這樣!! 
B 說:
 可是它本身私德好像也沒多好w
姬蝶 說:
 對!!!
 對!!! 老實說我遇到這種情況:被霸凌,我會想反擊霸凌者
 有人說霸凌者是出自內心的自卑才會加害他人  

而社會就是專門欺負好人囉~~愈乖愈怕  加害者就會得寸進尺
B 說:
 黑暗騎士有句話 你要嘛死掉成為英雄,要嘛活著看自己墮落
我對霸凌也有句話 你要嘛反擊成仁取義,要嘛找祭品加入霸凌
 反擊並不會讓原本的受害者比較好過
 除非你有手段(像是把對方的家長什麼的都拖下水
 不然要嘛從大雄變小夫要嘛反擊之後看胖虎欣不欣賞你or被胖虎打得更慘
 另外與其說自卑 就跟小孩子會輾死螞蟻一樣 你對他沒威脅,他當然認為對你怎樣都可以 好人會忍氣吞聲,吞到後來拳頭都吞下去了,可是拳頭是拿來扁人不是拿來吞的(靠我廢話好多
姬蝶 說:
 不會啦~~看來人性本惡~~
B 說:
 我很信荀子的阿~
 初生之犢不怕虎 就是因為一出生沒有恐懼心阿w
姬蝶 說:
 活到現在愈來愈信本惡 不是本善
 中墾!!!!!
B 說:
 我從來不相信人性本善 但我期望人性本善=3=a
姬蝶 說:
 看來人性是灰白的  要有後天 自制
 或是法律限制
 宗教那種激發 喚起人性本善的東西可能有點用處吧
 還有讓人發洩衝動 暴力慾望的運動拳擊 摔角  電玩CS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本文引用自jojam - ★教養小孩這事不是努力就會有結果

耶魯法學教授蔡愛美(Amy Chua)8日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上刊登《中國母親為何較優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一文,隨後馬上引起爭議,短短1天之內的留言數就超過3千則,引起諸多媒體注意。
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蔡愛美在文中比較中國與西方的教養方式,認為後者是在「嬌養孩子」。蔡於文中直陳,中式教養可以讓孩子每科都拿A,但西式教養卻只希望孩子盡力而為。
該文節錄自蔡愛美的新書《老虎母親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暫譯),她在文中提到她教養2名女兒的方法有3項特點:第一,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堅信孩子必須孝順父母;第三,孩子不懂世事,父母必須指引孩子。

曾怒罵孩子「垃圾」
蔡愛美這2名女兒分別是18歲和14歲,從小不准在朋友家過夜、不能去同學家玩、每天練鋼琴和小提琴3小時、看電視打電動對這2個孩子更是天方夜譚,如果敢反抗父母或成績單沒有出現A,會遭到她嚴厲責罵。
若孩子不尊敬她,蔡愛美會怒罵孩子「垃圾」。她也提到,她曾緊盯女兒Lulu練琴好幾個小時,硬逼7歲的Lulu成功彈出一段困難的鋼琴旋律。
「有時候我曾希望我沒有對孩子這麼嚴苛,不過如果時光倒流,我想我基本上還是會這麼做,只更動少部分的教養方式。」她表示。「我想西方教養方式中有許多讓部分亞洲父母感到很可怕的地方。」
加拿大知名教養部落格「她的壞媽媽」(Her Bad Mother)格主康諾爾(Catherine Connors)也是一名母親,她說:「蔡愛美的文章激怒了我;我本來以為我不會再對好母親與壞母親之間的議題動怒。……我閱讀這篇文章後當下的第一反應是,這可能是一篇諷刺文章。」
康諾爾表示,並非只有中國父母嚴格要求執行紀律,也不是所有西方父母都一昧信奉「孩子的自尊至為重要」,作為高級知識份子的蔡愛美竟然訴諸這種「懶散的刻版印象」,著實令人吃驚。
蔡愛美承認,她對於「中國母親」的定義過於寬鬆。她在文中寫道:「我認識一些韓國、印度、牙買加、愛爾蘭和迦納父母也符合這種嚴格教學的典型。相反地,我也認識一些有在西方長大的中國血統母親,但她們不是以中國母親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蔡愛美本人接受《時代雜誌》(Time)訪談時提到,西方父母和中國父母最大的差別,在於西方父母比較關心孩子的心靈和自尊。而嚴格的移民父母則相信孩子擁有堅強的心理,並非脆弱無助,所以教養孩子的方式有著天壤之別。蔡愛美知道自己有些例子極端嚴格,但她認為這一切的教養都來自於愛和理解,沒有這個前提,她的教養什麼都不是。
蔡愛美認為,孩子的成就並不是最重要的,她們想讓孩子盡可能成為最好的人,而孩子所能達到的目標,往往超乎孩子自己的想像。她們的想法是:「我相信你有許多潛力,我知道你是最棒的。所以我寧可犧牲一切,與你一起進到壕溝中。我不在意當你是個孩子時有多恨我,我就是不會讓你就這樣放棄。」她認為嚴格父母傳達的是正面的訊息。
《獨立報》專欄作家羅森(Dominic Lawson)表示,蔡愛美指出西式教養方式中相當敏感的一點:西方式的放牛吃草教養方式宣稱是來自於啟蒙教育的自由和寬闊,但這是否用知識性的語言來包裝實則為懶惰的教養行為呢?

文章刊出後獲得支持
主流西方父母的教養方式絕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也絕不假設每個孩子「在每門學科都能名列前茅」。蔡愛美所選擇的教養方式在訓練的過程中,帶給孩子過多心理壓力及挫折感,也可能讓孩子落後於其他同學時,喪失自尊和自信。
羅森認為,西方父母對於蔡愛美的教養方式有這麼大的反彈,部分原因出自這種教養方式需要父母付出太多心力。蔡愛美的非華裔丈夫就認為蔡愛美花太多時間緊盯孩子,因此沒時間與他相處而頗有微詞。羅森也說,大多數西方父母會說,他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是孩子能夠「快樂」。如果父母的小寶貝因為嚴格教育而過得戰戰兢兢,那他們就不會過得快樂,搞不好長大後還會對父母的強迫學習感到憤恨不已。但自由開放的態度是否能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羅森認為這是見仁見智。
蔡愛美接受《時代雜誌》的訪問時提到,她不必然認為自己的教養方式最好,書寫個人教養孩子的經驗只是想要爬梳在教育孩子時,與另一半所經歷的文化衝突。但她不否認,移民家庭的教養方式就是強調辛勤工作。文章刊出後,許多人也來信表達對她的支持,這些父母移民自獅子山、奈及利亞、迦納、牙買加或海地等地。他們在信中提到:「我就是這樣被撫養長大的。如果不是我的母親,我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上禮拜就有在台灣立報看到這個新聞,後續發展新聞不少,在網路世界上吵得很火熱、尖鋒相對,當下直覺就是「哇,以後蔡教授的女兒們要花很多錢在心理治療上,醫生應該賺走她們的薪資不少!」

就醬的blog文章和迴響非常精彩、激烈,值得拜讀和討論,也有站在蔡教授的一方暗諷不努力的懶惰鬼,風波過去一陣了,現在想起來還滿像蔡教授和書商引起的行銷話題戰爭,炒熱書的買氣,好險....她不是我媽....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小學生英語校外補習教育之學習成效量表問卷

請幫忙填問卷喔 http://www.mysurvey.tw/s/5a8zY5ZR

 

 

這是我主修教育研究法,期末最後關卡,卡在問卷及統計分析這關走不出來

拜託請撥空填寫!!!大方寫下你的看法吧!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