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國心玫瑰情」裡,中年男主角有份不起眼的白領工作,有個渴望事業成功、瞧不起他的老婆,還有個行為詭異、憎恨父親的女兒;他想改變這一切,於是辭去工作、鍛鍊身體,甚至追求妙齡少女。社會、家庭、心理三方面的包圍,身陷中年危機的男主角,成了社會上許多人中年人的縮影。

       長期關心生活課題的政大心理系主任李良哲,告訴你中年危機有哪些症狀,以及中年男女的人生態度有何差異。
  
  中年危機是正常現象。一個人到了中年以後,週遭情境的轉變及生理的變化,都會影響生活的適應。不妨說,危機雖然危險,也是機會,中年人可以藉此審視自己,因而更具成熟與知性的魅力。
  

進入中年 喜歡自我評估
  人到中年最明顯的特徵是會「自我評估」,審視以往成就是否達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的評估結果是失敗、或對自己不滿意,覺得懊惱不已,情緒開始低落。不過,這種負面情緒不會持續太久,大部份中年人都會降低自己的抱負水準,跟現實生活作某種程度的妥協。
  若遭遇的挫折太大,或是不願妥協現狀,就會出現憂鬱的心理症狀,深覺人生沒希望或沒目標,甚至浮現自殺念頭,這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好在大部分中年人,都能夠面對現實,安於現狀。
  換個角度看,沒有經歷自我評估危機的人,比較屬於迷迷糊糊過日子,不知自己人生目標。所以,有危機是正常的,也是比較屬於願意認清自己。
  

面對死亡危機 健康相形重要
  生理狀況的衰退,則是另一種更明顯的中年症狀。
  隨著身體的衰退,慢性疾病漸漸出現,再加上開始面臨生離死別,譬如父母親友死亡,日益加深「個人死亡」的危機感。所以大部份中年人都會有個想法:「什麼都不重要,健康最重要」只求身體健康、生活平淡即可,不必再汲汲追求成就或財富,這樣的心理也可能影響到工作熱情。
  

上下世代的夾心餅乾
  除了個人死亡外,中年人既要照顧父母,又要教養年輕子女,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肩負的壓力比任何階段來得沉重。所以,中年人又稱作「三明治的一代」。
  這種現象在台灣更加明顯。孝順與倫理觀念,使得國內中年人付出更多時間照顧年邁雙親,對下一代,則要煩惱孩子的學業、婚姻、甚至未來的工作。
   台灣中年人的憂慮,還包括外在環境的變動,如社會前途、國家未來;我在四年前的研究也發現,中年人非常憂心黑金氾濫。但是國外的研究,看不出中年人對社會有何特別的關注。這可能跟民族性有關,國外比較個人主義,更關心自己是否有獨立的時間,更關心友誼。
  

夫妻關係進入轉折點
  中年人的婚姻狀況也跟下一代子女有關。
  有一派說法是,若孩子是婚姻的潤滑劑,中年的夫妻關係難免疏離。有些夫妻年輕時相安無事,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一旦孩子長大離家,只剩下夫妻兩個人,一有衝突就可能導致分手,所以中年是離婚的高峰期。
  但也有些夫妻年輕時撫養兒女,互動機會較少,孩子離家後反而感情更好。
  有的中年人希望看看分手離婚後,是否會活得更像自己,能夠追求以往追求不到的東西,他們往往這麼告訴自己:「離婚不是個人的失敗,只是責任已了,讓自己更有自我實現的機會。」
  

嚮往回歸家庭 男女角色互換
  男女在中年容易出現角色轉換的現象。
  男人是活得愈來愈頹廢,女人則是愈來愈積極。中年男性大多對人生感到無奈,懷著消極態度,「混日子」是常見的心態;女性到中年則是解放自己的時候,因為孩子長大,會想嘗試以前沒有時間去做的活動,所以很多女性到了中年走出家庭,當義工,找全職、兼職或打工的工作。
  所以,中年恰是男性墮落,而女性展現積極人生的時刻,衝突也因而產生。「老公會質疑:妳怎麼一天到晚往外跑?老婆則反問:你怎麼不去兼點差,一天到晚不是看電視就是睡覺?」
  可以發現,這階段的女性會比以往男性化,男性則是女性化。
  這跟賀爾蒙分泌有點關係,但環境的影響可能更大。男性到了中年,對家庭的重視比年輕時強烈,反而想回到家庭裡,多花點時間跟子女互動。但孩子翅膀硬了,正是往外頭跑的時候,即使你將心思放到家裡,也得不到回應,對話僅止於膚淺的應答,如:吃飯沒?幾點回家?記得穿衣服。得不到親密回應的中年父親,只好這麼安慰自己:孩子乖乖的就好了。這或許就是「中年男人的悲哀」。
  

向現實妥協 失去改變動力
  對工作感到厭煩或無聊也是中年症狀之一。大部分人都想改變工作環境,但也都會顧慮技能與體力能否克服改變,或者經濟壓力能否承載個人理想的實現。瞻前顧後考慮太多,使得行動力折於現實,中年人會有很多藉口,如「沒時間」、「沒適當機會」。所以中年人面對的狀況是想變又不敢變,因為不確定能否克服轉變。
  如果在中年要有大轉變,例如創業,多半會是抱持「賭」的心態,因為人生已到中間,不甘心,不妨姑且一試。
   最近媒體報導一些成功人士隱居山林的故事,我覺得他們很有勇氣,不過,這樣的生活要適應必須「漸進」,因為這是徹底轉變對生活的態度。
  現代中年危機跟以往比較不一樣的是「職場壓力」,因為科技與知識轉換快速,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周期愈縮愈短,譬如電腦技術,很多中年人無法適應,而有電腦恐懼、憂鬱症,時時擔心自己跟不上科技潮流。
  有個有趣現象,以往技能傳授是老一輩的教年輕人,現在是年輕人教年紀大的。譬如我們系上老師多半都5、60歲,只會簡單的電腦操作,一遇到問題就束手無策,只好求救於學生。
  

至多五分之一有中年危機
  簡單來說,中年危機潛藏在家庭、工作、體力衰退、自我價值等各層面。但事實上,各年齡層都會產生危機,差別只在於能否安然度過。
  有一派學術研究指出,不是每個人都有中年危機,只有15%到20%的中年人才有;會產生危機感,多半是因為在年輕時就有過類似現象,只是在人生的中年階段,負面症狀會更加明顯。至於,沒有中年危機或是安然度過的,甚至再創人生第二高峰的,這類人格特質本來就比較Hardness(堅韌)。
  

以平常心自我調適 邁向新階段
   學術上的研究對中年危機的定義分歧,一般接受的看法是,45歲左右才進入中年階段,45到50歲是「中年過渡期」。中年危機比較容易發生在過渡期,由於進入一個新的年齡階段,很多事情必須經過「再適應」。
  學習雖然是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人的學習力到了30歲就開始走下坡,學習的速度不比以往,要體認到年紀大的優勢是經驗的累積與見識,不需要在速度取勝。
  不滿足與憤怒是中年期常有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就成了是否能適應中年的關鍵。就我的研究來看,一般中年人多能認清現實,接受現狀,降低自己理想或抱負水準,會以「追求不到就算了」,說服自己放棄,抱持著「平淡就是福」,進而追求心靈上的和諧。
  
  BOX:中年常見的危機
  你是否出現中年症候群?不妨透過李良哲教授的長年觀察來檢視自己,他歸納中年危機在事業和家庭方面的症狀如下:
  ◎ 事業
  負面情結
  1. 苦勞有份、升遷無望
  2. 懷才不遇、江郎才盡
  3. 長江後浪推前浪
  因應之道
  自我充實進修,努力工作廣結善緣,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 家庭婚姻
  負面現象
  1. 小家庭的空巢狀態
  2. 失去自我價值感與生命意義
  3. 為證明魅力猶存,逢場作戲或外遇
  因應之道
  1. 夫妻二度蜜月,給對方意外驚喜
  2. 從事義務工作,建立自我價值
  3. 不要讓自己停頓下來,以免寂寞、孤獨、無用感侵襲

轉載連結http://media.career.com.tw/college/college_main.asp?CA_NO=308p045&INO=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姬蝶 的頭像
    姬蝶

    姬蝶-吃喝玩樂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