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對於家,爸爸可以教我們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一個作家兒子寫給父親的愛的宣言——
我們是羈絆最深的伙伴,即使爸爸不再記得我是誰

◎3個月狂銷30萬冊,德國、奧地利讀者感動推薦
◎真摯幽默、溫馨感人,詮釋家與親情的最佳文學讀物
◎橫掃《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奧地利暢銷書榜
◎德國各大媒體爭相訪問報導,奧地利國家電台遴選最佳新書第一名

【內容簡介】

一個人如果腦子壞掉了,疾病慢慢掠走原有的生活,還可以過什麼樣的日子?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娓娓講述他那日漸喪失記憶、對現實世界方向感逐漸瓦解的父親:「由於父親再也無法從橋那頭走到我的世界來,因此我必須走到他那裡去。」

他決定以真誠、開朗的態度重新認識父親,與他重遊兒時兩人一起走過的故地,聽著他那似乎毫無意義,却往往充滿絕美詩意的話語,講述著父親的現在和過往,以及自己在鄉村的童年時光。一般人認為阿茲海默症會阻斷家人的聯結,但正好相反,有時候它會製造聯結。

「父親總是令我措手不及地展現他溫柔的一面,他會把手放到我的臉頰上,有時候用手心,但經常是用手背。這時我會感覺到,我和他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再像此刻這般親密了。」隨著死亡的逼近,幸福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濃度。那是一個我們始料未及的地方。

 

【作者簡介】

阿諾.蓋格(Arno Geiger)
一九六八年生,現居維也納和沃爾福特。曾著有《我們過得很好》(Es geht uns gut)、《別忘記安娜》(Anna nicht vergessen)、《關於莎莉的一切》(Alles über Sally)。曾獲得2005年賀德林獎(Friedrich Hölderlin-Förderpreis)、2005年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2008年赫貝爾獎(Johann Peter Hebel-Preis)、2011年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Literaturpreis der Konrad-Adenauer-Stiftung)。

【媒體好評】

這本書找尋了失落世界、失落家園、原以為失落的性格,以及重新尋回的關係,也在讓人感到堅強、成熟、新奇、感動之餘帶給人幸福。
──世界週報
一份愛的見證,一段關於患病父親以及父子關係的詳盡記述;一場追尋自我的旅程。時而悲傷,時而令人會心微笑,就像二月的日子,總會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世界日報
一場深刻、豐富又跨時代的對談,……一份寫給父親的愛的宣言,同時也探討生命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價值,提醒我們親密之心所具有的無窮力量。
──法蘭克福匯報
動人而充滿藝術性……取材於生活,筆觸自然流暢而純熟。
——每日鏡報
阿諾‧蓋格的書散發出明亮的光彩,富有感情與愛。具有高度文學質量。
──ZDF aspekte
不僅是一本感人的人生紀錄,也是一部藝術作品。能夠不把個人物品視為私密,而將其示範給眾人,這是一門藝術。——每日導報
阿諾.蓋格完成了一本關於父親罹患失智症的文學作品,極為動人卻絲毫不煽情……非常成功的著作。——丹尼斯.薛克(Denis Scheck),德國第一電視台(ARD)書評節目《新鮮出爐》(druckfrisch)
本書最令人佩服的,是作者講述其個人故事時所展現的堅強。
——日報
 

【姬蝶的試讀心得】

《流放的老國王》讓人見識到奧地利作家阿諾‧蓋格擅於使用語言藝術,以精妙的文筆來寫出與父親一起親身經歷對抗父親的「失智症」,有別於德語系國家近代文學的僵硬感、題材稍讓讀者覺得無趣,一讀這本書《流放的老國王》,就具有讓讀者持續一口氣閱讀完畢的魔力!

阿諾‧蓋格不但是寫出隨身看顧病患之子的心路歷程,也記錄祖父、父親與我們的家族周遭的家族史,疾病讓病患的看護、家人們深刻思考「生死觀」,病患本人卻總是以極富創造力的鮮活看法,笑看人生、情緒多變、想生氣就生氣,不安或焦慮、擔憂的情緒立刻就發洩出來,不會去深思死或不死的意義。面對活像老頑童的父親,權威盡失,只剩淘氣、無助、顛三倒四的話語,家人們開始試著如何和病患共處。

 

作家認為所有的書都把失智症患者看成什麼都不懂的小孩,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小孩會隨時間成長,一路都在學習成長,讓人看到什麼是學習的進步;但是失智症的可怕是讓旁人目睹老人的腦力退化,原來看似簡單的個人生活起居打理,對失智症患者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是艱難、複雜的學問!

 

「失智症」,是高齡化社會宣告人類老化的致命重病之一,一開始,病患的家人會不明就裡,常常不懂老人怎麼會這樣做出不合理的行為,也會怪罪並責難老人,這樣的漠視疾病的存在,其實是阻礙患者得到良好、對症下藥的治療;過了幾年,症狀愈發嚴重,讓醫生診斷病因後,原來子女們才恍然大悟,其實他們是在怪罪疾病的本身,疾病害得患者作出奇異、失常的舉止行為,而非邁向老化的父親!

 

農村裡的鄰居們、親戚們漸漸都陸續得到失智症,作家才開始發現到問題的嚴重性!

德語系國家的老人們也是十分長壽,體格天生硬朗健康,即使從小生長在物質缺乏、生活環境苛刻的農村,從小就要負擔苦力、種田幹活,但是,依舊不能打敗老化所帶來的疾病,病患與家人需要面對疾病的嚴重性逐漸擴大,以及如何治療,聘請看護照料患者生活起居,患者的情況最嚴重時,可能必須送到專業的安養院來得到健全的照護。

我一邊讀,一邊流冷汗,我從以前就很擔心自己是否哪天會得到失智症,「預防失智症」的念頭揮之不去,雖然我的家族長輩都是自恃聰明,認為勤勉讀書才能掙飯吃,嗜好讀書與追求高學歷,就算學歷低的祖母也自認腦袋精明,但是我看過電影「明日的記憶」,中年失智,加上高度緊繃的壓力、充斥著垃圾食物的社會下,失智症發生的年齡也可能會愈有往下發作的病例出現!

 

失智症患者的父親,總是妙語如珠,極富創造力的語言天才,更讓身為知名暢銷小說的小說家阿諾‧蓋格,扼腕嘆道:「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想到這麼好的句子?」人生有得必有失,焦慮病魔的無情降臨,所帶來的壓力往往無助於治療失智症。失智症,讓家人學會耐心去聆聽父親的心聲。

學會思考。學會怎麼用耐心去教導父親自己打理生活起居。學會彌補成長過程中和父親不太好的關係──過去父親是子女們距離很遠的「天」,現在父親是子女們距離極近的「地」;孩子們時常害怕哪天毫無預料的死神會現身降臨,孩子們擔憂所剩無幾的時間,常把握與父親相處的機會,不時走到父親面前,常常用手掌、手心緊貼著父親的雙頰,也說出極為親情溫馨的貼心話,讓父親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了。

 

聆聽父親的歷史、回顧過去,讓他身歷其境;現在父親逐漸邁向老頑童般的老化,有時讓兒子覺得在父親身上看到西方社會崩壞的影子,橫掃全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怕,打毀父親的夢,戰爭的殘酷、破敗的西方社會(戰火毀滅大地、男主人戰死、傳統社會價值觀與宗教觀崩壞),戰爭打壞學生軍人的夢,他們處在尷尬的階段,遭遇到殘酷的戰爭、血腥且忍痛忍耐的嚴重傷勢、一無所有的淒涼,讓原本計畫要離開故鄉,去讀大學電工系的父親,戰後終於回到故鄉,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一輩子都在盼著回「家」,覺得世上只有故鄉與家的溫暖最好,選擇平凡無趣的工作,天天等著要回到熟悉溫暖的家。

頑固保守的父親,這樣的固執和不喜變化、刺激、浪漫的性格,也是長年和妻子與子女們疏遠的原因。事出必有因,母親與子女們如今能體諒退化中的父親,畢竟這都過去了!看著老化的老頑童嘻嘻哈哈度過人生的每一天,他們不能再對逝去的時間索討什麼了,也不能對過去記恨什麼了!

從父母身上發現真正的婚姻觀是要選擇具有共同價值觀、情投意合的伴侶,否則,維繫婚姻關係只剩下孩子時,等到孩子長大成家,母親會想要重新展開屬於自我的第二人生,價值觀保守且不擅於溝通的父親,往往遭遇到婚姻失和的重創;不愛的伴侶偏偏攜手共度,又沒有孩子呢?

現代人知道這樣的婚姻生活往往更難以共度下去,選擇單身快活一生的人,也是愈來愈多了~逼近書末,預告失智症患者愈可能在發病症狀加速惡化後,幾年後就可能蒙主寵召,家人們都會目睹老化的可怕及優缺點,思考生死觀的感受與定論:人類若長生不死,人類才不會思考這麼多,若沒有思考更多的事,人生也不可能會變得美好,因為創作、發明、藝術、文化鉅著也就不太可能問世了。

 

活太長命,果然很不好,擔憂的事太多,作不完的壓力太大,高齡化社會的「老化」亦是人類亟欲迎戰的可怕戰爭哪。妄想長命百歲的暴君,暴政往往短壽。太過強求,物極必反!

人總想貪婪留下太多東西,人總是念舊,總覺得「這個東西還要!」,搞得家裡處處塞滿極少用到的古董級產品,事實上人死了之後,那些東西依舊也是隨著時間破敗、無用、凋零,簡直是對患有嚴重戀舊癖的人當頭棒喝啊!要做到一無牽掛的「安息」,或許就是隨機應變的判斷什麼東西該留,哪些東西該趁早回收丟棄,人生放膽的享受,用盡力氣的追夢!

耳聰目明的青春,在現代來說往往是短得極為可怕。讀完本書,我正在研究失智症的預防措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姬蝶 的頭像
    姬蝶

    姬蝶-吃喝玩樂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