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五日,從小看蠟筆小新的漫畫就知道,每到日本的兒童節,日本有兒子的家庭都會懸掛鯉魚旗,慶祝孩子的成長,查了維基才知道,鯉魚旗有象徵兒童消除厄運,克服困難,順利成長。
今天非常熱,無意間經過屏東市某條小巷就看到有戶人家在門口懸掛著兩條深藍鯉魚旗,一大一小,不過這不是應該要掛在屋頂上迎風飄揚的嗎?
當下滿想問「Why?」
但是沒人可以問啊,那戶人家是關起來的~
我現在仔細想想,為什麼不是放在屋頂上迎風飄揚,卻放在門口呢?
很有一種台式模仿日式節慶的作風,每當國慶日與跟國父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有關的節日,政府機關、學校、家家戶戶一定會在門前掛國旗,可能是這樣,要慶祝日本兒童節,也把鯉魚旗懸掛在門前吧!
說難聽點就是要模仿也學不徹底,雖然模仿,但是不知道節慶為何要慶祝的由來,台灣人淺根性的文化
說好聽點也是學外國的習俗、節慶也要摻入台灣人的作法
哇,學了日本人這麼久總算學到日本人的方式:學習外國的優點,卻不放棄自己傳統文化。
我最近參加的婚宴又是融合西式和台式酒席的特點,男女方都是台灣人,這是餐廳與婚禮規畫的合作,非常......嗯,喜宴都像一場秀,前半部是西式,後半部是台灣人要用塑膠袋把吃不完的菜尾帶回家,婚宴上的特點通通非常正常的出現!
看到鯉魚旗就想到今天是五月五日~
原來鯉魚旗是出自中國「望子成龍」、「鯉躍龍門」的傳說。
鯉魚躍龍門等於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許小孩的未來前途似錦,為自己、家族掙出一口氣。
不難想像天天都是「保護受教權」、「體罰」天天亂七八糟的新聞轟炸,以後的學生就是怪獸學生,囧~
別再讓小學生看新聞了,新聞把悲劇無限誇張娛樂化,新聞不會給人什麼正確價值觀念,判斷力不足的兒童就只是有樣學樣,有人都敢這樣做了,為什麼我也不能這樣做?
把每天強調「受教權」、「老師被嚴懲」、「體罰」等新聞蒐羅起來,保證可以寫出驚駭世界的小說!
雖然現在物質和生活都豐富,沒有飢餓、戰亂等威脅,兒童卻還是過著不知道是不是快樂的日子,
痛苦的人倒是被壓力逼著、趕著活過一天又一天的家長、老師、學生~
壓力和痛苦是一起咬住不放的循環圈,鍊住家長、師生~
我應該要畫台日友好的圖,因為女校的日本校友既使年過七十,校慶都還會遠從日本趕回來台灣屏東,踏上高中母校來緬懷青春少艾的純真時光。
生長在屏東縣這樣傳統、寂靜的國境之南,就像海角七號一樣,日化很深的農業縣,屏東縣包含四大族群(客家、閩南、外省眷村、原住民),所以每個地方都有一些不一樣的特色與歷史,不少老人都會說日語,然而他們的性格也像順服、安靜、忍耐吃苦的阿信,接受戰爭的轟炸,從無到有的歷史變遷,對於日本是抱懷著敬佩、羨慕、複雜的情緒。雖然殖民者的神社早就拆得一乾二淨,仍有部分重建的日式建築物,有些神社改建為公園,有些建築物挪為政府辦公室、美術館。
不過日化的程度不如東北長春,台灣是社會變遷非常快速的,年輕人早就不再理會二戰以前那套日本思維,18歲以前還可以被傳統觀念的祖父母掌控,隔代教養(父母忙於工作賺錢,祖父母留在家中監看照顧孫子女),祖父權威最大的觀念,等到再過十年、二十年,七旬以上的老人離世,時代的活躍者是選擇要走自己的路的,日本目前也面臨亂象的困境,壞的地方倒是學得很快,走不出困境的最大原因就是,「官僚不知變通」「堅守舊觀念」
祖父母是親日派
父母(嬰兒潮世代)是厭日派
年輕人(1960~)是哈日派
好好思考每個人究竟要過著怎麼樣的人生,如今任性的每個人再也不想跟著群體去盲從傳統文化;搞懂自己有沒有比別國有更強的特點;說不定就是把台灣南部規劃為給日本老人養老用的村子,日本人總是聚集一起才認為有安心感,雖然台日友好,但是看得出來彼此的差距很大,我們只能找出交流的共同點一起和諧的相處;
南部確實包含台灣發展變遷歷史、四大族群文化與建築,趁全球化沒有把這些文化毀滅之前,行銷淺根式台灣特點文化給外國人看,總之,拿出別國沒有的特點展現給外國人看就對了。
台灣的公務人員常常去世界各國參觀、採訪,亞洲哪個新興國家的經濟狀況一好起來,就興沖沖的自認未來就是下一個新加坡,悲觀的看法就是下一個菲律賓,事實上和中華民國政治體制最像的就是南韓,一樣受過日本殖民,一樣經歷軍事獨裁政權統治,島國人民的個性真的南轅北轍,半島人民性格強悍不服輸,以前還有中學生在火車上打起架來,引發抗日事件「三一事件」,根本不理「內鮮一體」(日本與朝鮮)的愚民宣傳口號;愈悶熱愈南方的島嶼,人民是單純的樂天知命、逆來順受。
淺根式文化也是我們所擁有的,台灣人和日本人是這麼的相似,也有排外的島國人民性格,淺根式文化所重建出歷史遺跡,如果不是很了解過去的歷史,就算看到了,也不痛不癢,我們現在又不活在那個時代,和現在忙碌奔波的我們究竟有什麼關係?
雖然盡可能全盤知悉日本,我覺得日本文化有我所厭惡、不了解且永遠不能變成日本人一樣去接受的地方,也有值得學習的特點,家鄉豐沛的歷史與日語學習資源、日本影視、日文翻譯小說我是接觸很多,不過本性不合,18歲前還可以在師長父母的管轄範圍內,盡到發奮向學的好學生之本分,18歲後就是超越過去,擷取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點,全球化帶來急需突破困境的創新性思考,真的很多事情是轉個方向去思考,就能找出解決之道,最怕就是不願改變,硬要往一條死路的磚牆猛力撞上去!
我完全不建議女生學日本的阿信這套,只會慣出柔弱的男人, 阿信就是舊時代的小人物,專門給經歷過日治時代的老人觀賞的痛哭流涕,被時代折磨的苦命和悲哀,就用戲劇和眼淚來轉移、宣洩許常德還說了咧,阿信是拍來洗腦、毒害日本女人的戲劇,這套還拿來用在現代就害人害己,戒慎!
屏東女中建校七十多年,早年歷經日據時代,學生多是有聲望與財富的台灣人和日本人,女校的學歷在男權社會不是升學做大人物,而是保證嫁入富有家庭的資歷,校園內有重建日式教員宿舍,只可遠觀,不能進去參觀,不被開放參觀的紀念屋,就連在校學生也絕少有機會進去紀念屋參觀。為了安全,女校平常嚴禁閒雜人等任意進出,但是一遇園遊會、大學考試的試場就會開放給大眾入校,有機會來到雨豆樹下的校園,位於校園一角的遺址可以去參觀一覽。
很久以前去拍的時候有被嚇到,本來是破敗到和鬼屋有得比,重建為遺址,有種不知今日是何夕的虛幻感!
嘖嘖,有時會忍不住猜想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屋子中間挖一個正方形的坑,吊起燒鍋?
悶熱的島國之南,屋子裡鋪上榻榻米的地板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