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劇一向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與緊湊的劇情見長,而《協商的技術》便是一部將商業併購(M&A)與高層權謀完美融合的作品。本劇不僅呈現了併購案中的無聲硝煙戰爭,還深度揭露了合約中的隱藏陷阱,以及看似光鮮亮麗的交易背後可能潛藏的不可挽回的財務風險。影帝李帝勳染成白髮,在劇中飾演沉穩精明的併購專家「白蛇」尹洙諾,這個角色不僅展現出卓越的談判能力,更在錯綜複雜的商業戰場中殺出重圍。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3-31 162237.png

劇情簡介:併購背後的商業戰爭

故事圍繞著韓國頂尖併購專家尹洙諾展開,他是一位以冷靜、理智著稱的商業談判高手,專門處理企業併購、重組與股權交易。

角色分析:影帝李帝勳詮釋的「白蛇」

「白蛇」尹洙諾是一位在併購領域叱吒風雲的專家,他不僅對市場動態了如指掌,還擁有超凡的分析能力與冷靜沉著的談判風格。他的外表沉穩內斂,卻有著如蛇般精準致命的洞察力,總能在關鍵時刻找到對手的弱點,並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

李帝勳透過細膩的演技,將這位角色的睿智、精明以及無懼挑戰的特質完美展現。他在劇中多場高強度談判的表現尤為亮眼,透過眼神、肢體語言以及語氣的變化,將併購戰場上的心理較量詮釋得淋漓盡致。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3-31 162139.png

M&A 併購解析:合約中的隱藏風險

企業併購(Mergers & Acquisitions,簡稱 M&A)是商業世界中最複雜的財務交易之一,涉及資本運作、法律條款、股權分配及財務風險等諸多層面。《協商的技術》特別強調了併購過程中的合約風險,這也是現實世界企業併購案中最常見的陷阱之一。

  1. 財務舞弊與隱藏負債 在劇中,白蛇發現標的公司(目標收購企業)的財務報表看似健康,但仔細審查後卻揭露了潛藏的債務風險。這種手法在現實世界的 M&A 案例中並不罕見,某些企業為了提升自身估值,會隱藏負債、誇大營收,甚至透過會計手段製造「盈利假象」。

  2. 敵意併購與反收購策略 敵意併購(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購方未經目標公司管理層同意,直接向股東提出收購要約,或透過市場收購股權來取得控制權。在劇中,白蛇的競爭對手便試圖利用敵意併購來操控標的公司,而白蛇則運用「毒丸計畫」(Poison Pill)等反收購策略來阻止這場惡意交易。

  3. 合約細節與談判技巧 併購談判並非單純的價格協商,更重要的是條款設計與風險規避。例如,劇中白蛇在合約談判中,透過加入「或有負債條款」(Contingent Liabilities Clause),確保如果標的公司未來發生未披露的財務風險,原始股東將負責賠償而非新股東。這樣的條款設計,在現實的 M&A 交易中至關重要。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3-31 162207.png

 
 

商業與法律層面的現實對應

本劇在某些情節設計上與現實世界的 M&A 案例高度相似。例如:

  • 2015 年戴爾(Dell)收購 EMC:這是一宗價值 670 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戴爾透過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來完成交易,類似於劇中某些併購策略。

  • 2008 年百事可樂(Pepsi)敵意收購 Gatorade 母公司 Quaker Oats:該案最初遭到 Quaker Oats 董事會反對,但最終透過談判完成交易,與劇中的敵意併購情節頗為相似。

  • 日本軟銀(SoftBank)收購 ARM:劇中標的企業與科技行業有關,類似於軟銀當年對 ARM 的戰略收購,透過談判與股權控制來完成交易。


 

《協商的技術》是韓國JTBC於2025年3月8日播出的土日連續劇,由《畢業》、《春夜》的安畔錫導演執導,李勝英編劇執筆,劇情講述被稱為傳說的企業併購專家及其團隊的故事。《協商的技術》是一部兼具娛樂性與專業性的韓劇,劇情緊湊,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它是一場充滿張力的商業戰爭戲,而對於金融從業人員而言,則是一部難得的 M&A 實戰教科書。李帝勳的精湛演技,讓「白蛇」這個角色極具說服力,而劇情中對於併購細節的呈現,更是讓觀眾對於 M&A 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果你對於金融、併購、商業談判有興趣,那麼這部劇絕對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李帝勳 高強度 肢體語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姬蝶 的頭像
    姬蝶

    姬蝶-吃喝玩樂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