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全世界,還是小小的台灣
我們都處在一個零和賽局中,一方得利就會有一方失利
國與國之間如此,台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是如此
但人與人的競爭,並不會因為知道是零和賽局就會有一方放棄競爭
大家認為好的東西還是會一窩蜂去搶
所以教改的政策錯誤,造成大學生一堆但有一技之長的卻不多
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者腦袋不清楚
另一方面也是家長跟學生都搶著想爭取未來能輕鬆工作就有高收入的環境
即使現在不唸大學,去念技職學校出來薪水更高
但傳統認為勞工並非好工作的既定觀念,讓家長學生還是拼命去搶進困難的零和賽局
而政策即使知道已經錯誤,為了怕激怒學生、家長與校方資方,還是不敢快速地減少那些無意義的大學名額
舉例來說,當初教育部廣開法律系,讓一堆家長學生能輕鬆順利圓夢搶進法律系
但真正能得到律師執照的人非常少(需求不高),變成有9成的法律系學生無法成為律師
這些無法考上律師執照的人,因為就讀法律系,讓他們不願意或被迫不能(家族期待)選擇勞力型工作
進而在這批學生中,失業率就會大幅上升,也浪費他們能學習其它工作技能的大好時光
另一個例子,醫學系、牙醫系這兩個系所一直有嚴格限制名額
結果造成這兩個科系非常難考上,但考上了9成以上會成為醫師
所以在這批學生中失業率很低,也不需要被迫選擇其他工作
這就是控管名額的效果
所以無論當初廣設法律系(廣設一般大學)的前因背景為何,從結果論來說這就是一個錯誤政策
但因為有太多的包袱(民意、贊助企業及學者方面的壓力)
使得錯誤即使已經承認,也無法快速地調整更改
就好像滿清末期已經發現工業現代化的重要
但因為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只能慢慢改,無法快速應對世界的變化
最後政府就被推翻
(還有過去各朝代最終因為土地兼併太厲害而國力衰退滅亡)
因為現在是民主時代,所以我們每4年都可以推翻一次政府
但也因為是和平的推翻政權,很多既得利益者並不會快速的被剝奪利益
所以每次推翻後,改變也是很緩慢
也許一個小市府可以快速改變(例如陳水扁跟柯文哲之於台北市)
但一整個國家政策要快速翻盤,是沒辦法的

另外台灣當初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並不是因為高科技產業的輸出而成功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只是延續了過去由農業及輕工業發展得來的經濟發展成果
未來高科技產業也不一定能在台灣繼續領先全球
這個世界的零和賽局,還有待台灣發展其它各式各樣的產業來維持
創造更多的中小企業,隱形冠軍
然後政策必須轉向,重技職而輕純學
人民的觀念也必須轉向,重高職四技二專而輕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