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書....我看了好久好久,冷汗直流,恐懼從背後緊緊蔓延爬升,恐怖在於舉出例證和諸多症狀,恐怖在於社會時代的變遷讓人造成心理上的衝擊、身體上出現壓力後遺症的病狀,指出文化、社會、兩性關係上的不平等,文化造成每個國家的女人多少都有「灰姑娘情結」,小女孩本來智力、體力都發育的比同齡男孩還快,這些男孩卻早就知道怎麼使喚「未來的母親」做婦女會張羅食物的勞務!
幾周前看到這書名是嗤之以鼻,也沒興趣拿起來閱讀,童話故事我可是耳熟能詳,我對灰姑娘沒有什麼特別看法,對婚後婦女的重挫萬難的「野天鵝」、「藍鬍子」、「看鵝的姑娘」,追求自由的「長髮公主」倒是印象深刻,嗯....原來這是要努力打敗的恐懼:「約拿情結」(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受限自己在人生上的成長竟然是自己!
一旦當自己變成這種遇到挫折就畏縮、放棄一切的人,想說找個避風港,當初的雄心壯志都變成空談,此時必定要二話不說,先打醒自己,眼前如果有什麼心理上的挫折,先找出問題的癥結來徹底解決,再繼續工作,自問我的夢想完成了嗎?自我人格的成長怎麼可以被這些恐懼的障礙物打敗?
沒了工作,沒了努力,喪失自我,傳統賢妻良母不是我的畢生幸福和心願,永遠要成為工作狂!
書中有不少震驚的心理情緒症狀和標語,也指出1970年~現在的美國婦女大部分從事低階高度勞力的工作、家庭主婦,有太多女孩被愛情沖昏頭,放棄大好未來,甘心當賢妻良母,被抓來養在玻璃罐的昆蟲怎麼可能改變男人的居家生活?男人不想改變,結婚只是從單身變成已婚,通常都是女人去配合男人來改變!
--過分專心於家務事的危險性。
--在這種狂熱中──女性如此忙碌以致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事實上,家事是非常鎖碎、永無止盡的工作,可以使女性成為泯滅自我的施受虐狂。
--婦女年齡愈大,依賴性愈強。
為了拯救自己,我把標語修改成正面的積極標語,
為了避免以後變成最不想變成的女人,先記錄下來,如果未來不幸變成這樣,先給自己重重打幾巴掌,打醒了再說!
女人一定要
「拯救自己」
「面對挫折」
「正面迎擊挑戰」
「永不茫然」
「從不/停止盲目的奉獻」
「豐富的工作經驗」
「不要害怕任何考試」
「選擇男性密集的職業(意即不要選護士、教師、清潔工這類低薪高度勞累的簡單工作,退休金太低且多是女性密集的職業,美國是低薪、退休金就少,通常丈夫比妻子早死幾年,妻子變成貧困潦倒的孀婦)」
「絕不在男同事面前訴苦抱怨」
「追求金錢、權力、自由(包含思想、行為、心靈上等等)」
事實上我覺得最可怕的是被討厭的人嫌惡、看不起,
打敗毒言毒語是激勵自己成長的動力,難聽的話時時刻刻痛刺著自己還處在脆弱、平凡的局勢,要怎麼在父權社會爭取到渴望的地位、權勢、頭銜,很簡單,模仿既得利益者,超越他們。
很快的女人就會發現其實擁有父權社會認可的特質,一點也不困難。
推薦閱讀: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歷史上女君王(凱薩琳大帝、依莉莎白一世等女皇)掌握權力、超越周遭男人的陽剛特質:更堅強、果斷、有攻擊性、會算計、會控制情緒
文化上被認為與陰柔氣質和女性特質相連結:沒效率、合作、相互配合、平等、分享、同情、照顧、脆弱、願意協商和妥協、表達感情、依賴直覺、其他非直線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