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由行 Day 2|走進故宮,彷彿穿越清宮劇現場!
第二天的重頭戲無疑是紫禁城——故宮。這座自 1406 年動工、1420 年完工的皇宮,曾是明清兩代 24 位皇帝的居所及政務中心 。原以為僅是來看看古建築、拍美照,結果一踏進午門,整個氣氛瞬間拉滿,彷佛走進滿佈旗袍美人與格格貝勒的清宮劇現場!
👘 清宮穿越熱潮:故宮一大亮點
故宮內不時可見遊客身著旗袍或漢服,化身格格、貝勒爺在宮牆間漫步拍照。這風潮源自大陸影劇熱潮與故宮方適度開放政策;據報導,北京故宮附近已有許多租古裝、化妝、拍照店 (i-cable.com)。穿旗袍在這裡並不突兀,反而與古樸建築、宮牆紅磚相映成趣,成為一種走入歷史場景的儀式感。
今年更有消息指出,北京故宮已限制商業拍攝與禁商業活動,可能未來將能看到的人數會下降。所以,若你也想穿旗袍走一趟「宮廷穿越」,建議趁現在體驗,感受清宮氛圍。
🏯 故宮歷史:從皇權中心到世界遺產
明成祖:紫禁城的建構
故宮由明成祖(永樂帝)下令打造,1406 年開工,歷時 14 年才於 1420 年完工。建築佔地約 72 公頃,室內面積逾 150,000 平方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之一 。
當時工程耗資鉅大:動員超過 100 萬工人、10 萬匠人,使用雲南楠木與蘇州「金磚」等高級材料 。地基東西軸線對稱,正中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展現極致空間理念。
政治轉折:從明到清
故宮曾是明代政權中心,1644 年李自成起義軍入城,明崇禎帝自縊景山之後,清軍進京,改建名稱部分建築以「和諧」為名,啟用雙語門牌、增設滿族薩滿祈福元素 。
外患與修復
-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佔領故宮 。
-
1900 年:八國聯軍再次入侵,慈禧等逃離 (en.wikipedia.org)。
-
1911 年清朝覆滅,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仍居內廷至 1924 年被逐 (zh.wikipedia.org)。
-
1925 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古物 (zh.wikipedia.org)。
-
1933至抗戰期间文物亦曾疏散至南京、四川等地保存 。
-
1966–1971 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周恩來出面派兵守護,避免嚴重破壞 。
當代身分:文化遺產
自 1987 年起,被列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並承認其在中國建築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2002 年起,展開大規模修復工程,目前仍持續執行中 。
🎭 穿旗袍遊故宮:沉浸式打卡
1️⃣ 外租服裝
故宮周圍有多家租衣店,旗袍租借費用從 ¥100~300 不等。有些附妝髮服務,甚至提供格格妝造型,拍照效果更佳。建議先預約,避免現場等待。
2️⃣ 服飾選擇
-
旗袍:若選擇繡花款或光澤料,能明顯抓光拍出古典氛圍。
-
漢服:適合拍出飄逸感,尤其長袖、流蘇配件更添古韻。
-
配件:盤髮+扇子+流蘇耳飾+綢緞腰帶,可提升畫面質感。
3️⃣ 拍攝場景推薦
-
午門前廣場:大片空間,易取景,可穿漢/旗拍晨光、背光照。
-
太和殿前:這裡曾是皇帝舉行加冕、婚典的場所,穿旗袍拍照可瞬間提升氣勢。
-
壽康殿、養心殿前:內廷區域拍照人相對少,搭配服飾更有私秘感。
🚶♀️ 行程與實用Tips
行前準備
-
門票預訂:故宮每日限流 ~80,000 人,務必提前網上預訂。
-
開放時間:多為周一休館,建議避開週一安排,並提早進場。
-
穿著建議:穿旗袍時,還是建議平底鞋或小白鞋,避免走幾個鐘頭累壞。
遊覽順序建議
-
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感受「外朝三大殿」的莊嚴氣勢。
-
御花園、養心殿:回到私密內廷,了解皇室生活。
-
順著中軸線走至神武門或鎮海樓出口。
-
可安排去 景山公園,從山頂俯瞰故宮全景,拍黃瓦紅牆超壯觀 。
氣候與裝備
-
夏季高溫、紫外線強,建議戴帽、防曬、備礦泉水。
-
配合服裝造型,建議帶濕紙巾、控汗紙、面紙等。
-
若同時需要行程拍攝,建議安排 3–4 小時深入體驗。
這趟故宮之旅,從「走馬看花」到「親身融入歷史」,落差感極大。當我走在太和殿前、看著身著古風服飾的人們,似乎能感受到王朝昔日光影。故宮不再只是紅牆黃瓦風景,而是活生生的時空交會點。
看著影視劇中紅衣格格與側殿貝勒爺,映入眼簾竟不知不覺出現—原來,故宮真的能將人帶回古代的氣場;而自己身穿旗袍、踏上這片古地,也彷彿成為舞台上的一角。這種「儀式感」正是我們想要在旅行中捕捉的那份浪漫與歷史共鳴。
故宮不只是建築宏偉、歷史悠久,更能透過「服飾體驗」讓人有實際「走進」歷史的感受。下次若你計畫來北京:
-
一定要試試旗袍或漢服
-
選對時間、裝備齊全
-
預約門票且避開假日人潮
走進故宮,就是走進了一部活的歷史劇。不管你是文化愛好者、攝影控,還是只是想嘗試「穿越」,故宮都能給你滿滿儀式感和驚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