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透過「五分鐘整理」去除整理白痴的污名

任職於IT企業的業務員A先生,從小就非常不擅於整理。就算現在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工作了,家裡還是凌亂不堪。每天回家看到自己家裡的模樣就只能搖頭嘆息。甚至,連公司的辦公桌上也堆滿了雜亂的文件,工作效率遲遲無法提高。
A先生認為,無論從時間管理面或精神管理面來看,他都應該每天整理以脫離雜亂的環境,因此試著挑戰整理的習慣。
順帶一提,原本一直都懶得動的A先生之所以想開始動手整理,是因為他家現在已經處於找不到東西、連站的地方也沒有、室內充滿廚餘的味道等,完全束手無策的狀態。
另外,A先生是那種只要一開始整理,就一定要徹底做完的性格,所以,他總會花上一天的功夫整理。結果,整理的時間可能需要一天或兩天,因整理所帶來的勞累反而更加強他對於整理的排斥感。

■習慣化的建議
A先生屬於平常很懶得動,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開始動手整理的類型。原因在於他是完美主義的人,強烈認為「整理=大工程」,就是這樣的想法妨礙他培養整理的習慣。
針對A先生的狀況,應付的方法是,先不要執著於結果,以嬰兒學步累積成果,破除整理就是大工程的印象。如果能夠培養勤於整理的習慣,不擅長整理的想法應該也會逐漸消除。

■度過反抗期(一天〜七天)的方法
A先生設定的「嬰兒學步」為每天整理五分鐘。在這裡故意不限定時段,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進行就好。
另外,記錄的方法是在冰箱的計時器旁邊貼上確認清單,當天如果整理完畢就填上「○」的簡單方法。
執行計劃的第一天,A先生一回到家就馬上花五分鐘整理。先把散落整個房間的髒衣服丟到洗衣機裡洗,再把桌上堆積的碗盤拿到洗碗槽裡。
動手整理之前,A先生很懷疑「五分鐘的整理會有什麼效果」。不過,一旦動手做之後,才發現整理得比自己原先想像還多。A先生堅信,雖然只有五分鐘,但是如果每天持續進行,家裡也能夠保持乾淨整潔的狀態。於是隔天也打起精神,早上就花了五分鐘整理。
在七天當中,雖然整理的時段各有不同,不過,因為標準訂得很低,所以因加班而晚回家的第四天、因參加聚會的第六天,也都能夠做到動手整理的目標。冰箱前的確認清單順利地填上七個○。當七天過去之後,以往覺得很痛苦的整理工作,也開始變得有趣了。

■度過不穩定期(八天〜二十一天)的方法
度過反抗期的A先生一進入不穩定期就同時將習慣「模式化」,設定一大早七點〜七點十五分為整理整頓的時間。另外,如一六七頁所寫的那樣,也事先決定兩個「例外規則」。
同樣地,持續開關方面則從糖果型開關中選擇四種,分別是「儀式」、「除魔」、「獎勵」、「遊興」等,善加利用提高動力的訣竅。
第八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依照計劃從七點開始整理十五分鐘。
這個時候,如果一起來打開電視看就會不想動手,所以前一天晚上就先把遙控器藏好。另外,儀式方面則設定廚房裡使用的計時器,換上整理專用的服裝,播放自己喜歡聽的可苦可樂(Kobukuro)所做的曲子《蕾》,一邊聽音樂一邊整理。獎勵部分就犒賞自己喝一杯美味的咖啡。
到了第十天,因為前一晚加班到深夜很累,早上睡到八點才起床,霹哩啪啦地急著趕去上班,所以早上就沒有時間整理。根據事先訂好的例外規則,下班回家後就花十五分鐘收拾晾乾的衣服。
就像這樣,雖然在這當中有加班或聚會等意外狀況發生,不過幸好這項計劃很有彈性,所以能夠輕鬆度過,確認清單也很順利地填滿○。

■度過倦怠期(二十二天〜三十天)的方法
終於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倦怠期。在這九天當中,A先生為了突破一成不變的模式,於是找女朋友週末兩天來家裡一起整理,把這個做法「機制化」。甚至,A先生還決定在第三十天請朋友來家裡開慶祝派對。
另外,前面雖說是整理,但也只是單純地集中在收拾方面,所以接下來就設定週六這天不整理,而是專門用來丟棄不需要的東西。結果,這樣也培養了不需要的東西必須強迫丟棄的想法。現在,家裡的東西幾乎已經減少一大半了。
就這樣,A先生度過最後的九天,能夠在乾淨的家中舉辦家庭派對了。
A先生接下來想挑戰的習慣是,在安靜的房間裡冥想十五分鐘。在忙碌的每一天,找不到穩定情緒來審視自己的時間,他覺得這是個問題。現在,他也準備好冥想用的CD,期待從明天起開始執行培養新習慣的計劃。

更多的出版及活動訊息,請上商周出版部落格:http://bwp25007008.pixnet.net/blog
商周粉絲團已熱烈開張,每月都有贈書活動,歡迎大家來加入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