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32.jpg    

 

推薦指數:

難易指數:

娛樂指數:

收藏指數:

 

《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這本書光看內容簡介,我就很感興趣,讀完試讀本並反覆消化內容,這本書保證是符合二十一世紀的資訊處理與思考的學習類書籍,以簡單淺顯,卻明白闡述「遺忘→思考→再消化→理解→自己的產物、看法見解」的重要性,非常適合家長、上班族、社會人士、學生閱讀!

 

本書提出證據和長期研究的見解,來為學生最害怕、老人更怕的「遺忘」辯護遺忘的重要性,為什麼「回憶」總是最美?本書作者外山滋比古回答:「因為遺忘具有排除雜質、惡念,保留美好部分的功能。」

 

眼前二十一世紀的全球,人人身處在資訊快速流通的高速公路中,一堆無聊至極的新聞,就像飛奔在公路上的小車、大卡車向人們輾來,強迫性的逼迫人們吸收無聊要死的新聞,比如我最近走到麵店隨意吃個麵當午餐,店裡的新聞台開始播起「大四女追韓星休學….」,真是受夠了新聞台為什麼要採訪並播放沒什麼意義的新聞呢?其實新聞台本來有財力與能力、人才,去企劃、整理出具有思考與學習用處的新聞專題吧!

 

我寧願看有意義和值得思考記憶消化的採訪專題,也不想一打開電視就要被迫「閱聽」到這種垃圾新聞!閱聽人有權力來自動刪除、關起耳朵眼睛不吸收這種資訊垃圾!

 

想想,一打開電視想來吸收新知,卻是被逼迫記住無聊又瑣碎的小道消息、馬路爛新聞,這對聽覺敏銳的我,容易馬上記住聽進去的資訊,想忘都忘不了無關緊要的「芝麻綠豆點大的新聞」,有了網路突飛猛進的科技,想看什麼新聞影片,還是什麼新知、論文都隨手可得,都沒人覺得電視台製作這類無用的小道消息,很浪費觀眾的時間嗎?

我很健忘,記憶力普普通通,考試向來很不在行,想要考取證照,因此翻遍各家學說、記憶學習法的書籍,研究不少學習的方法,為了要考取TOEIC950、日文檢定N1,早起晨讀兩小時,早上做事的效率比起熬夜趕工苦讀來得更好,避免防止遺忘,也力求考取證照、築夢踏實,早上、中午、傍晚又把當天學習內容複習三次。

 

本書《忘卻的整理學》也說明早起工作或讀書的好處,但是絕不強迫要求讀者一定要博學強記的記憶大小事,對現代忙碌又努力工作的上班族來說,一天頂多只有三小時的集中專注力在讀書、進修學習上,終身學習、自我增值、思考的時間非常不夠用,所幸,不是一般人認定的常識:「整天閉門苦讀,就能強學博記,考試奪取高分!」,作者認為學習、記憶、思考等用到大腦的活動,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遺忘」不重要的資訊,反覆的忘記新學到的外語,反覆的學習朗誦外國語言,真正把握到屬於自己的語言能力,開口就脫口而出有如母語人士一樣流暢自然的外國語言,因為大腦重複學習的過程後,遺忘的記憶會慢慢變為中層記憶,無意識的轉換為忘不掉的深層記憶,無論是學習外語、打領帶、艱難的學問都是一樣的過程!

 

最讓人擔憂的「城鄉差距」,作者在「混合式思考」的文章,提出名言「在鄉下做學問,不如在京城睡午覺」,這句日本諺語的涵義即是「在知識水準較高的都市,自然見多識廣、知識豐富」,不只是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習成就有顯著的城鄉差距,想當然爾是都市的名校競爭激烈,永遠把資源擺在首都,自成一國,連學者也是這樣!鄉下欠缺競爭對象和危機意識,又因為成長環境缺乏大量的學習資源,鄉下人也不懂得「休息」,時間多,常人都認定從早到晚的勤奮讀書,效果一定最棒,鄉下大學的學者也把一整天的時間都挪在研究學問上,事實是長時間持續做單調的一件事,效率反而大大減低!

 

反而是都市人因為諸事忙碌,懂得善用時間,隨時不忘抓緊時間學習,吸收新知,一心多用,時時一邊做事、搭車回家,一邊思考,原來「休息就是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諺語果然真有其事,看似城市人貪玩、散漫的活動、休息,他們在休息和玩樂時,同時大腦也正在統整、活絡大腦中的知識和資訊,擔憂孩子的學習表現的家長們,是否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孩子讀大都市的學校,停止讓孩子上會消耗時間與健康的補習班,要求孩子既要讀書也要天天運動,培養一兩項可自娛娛人的興趣(比如:打球、下圍棋、打撲克牌、繪畫、閱讀、吹笛子),處在氾濫垃圾訊息的世界裡,教導孩子正確判斷訊息真偽與好壞,思考人生的意義,為未來做出抉擇,顧及人生全面性的均衡發展。

 

遺忘,作者也認為想忘掉無用的大腦中的垃圾,也不是說到就做到,就像我還記得「大四女追韓星休學….」短短2分多鐘的垃圾新聞,反而是想記住的日本語,明明有學過卻臨時忘記,無法順利開口,遺忘是完全不受控制的,人們只能順其自然。

 

避免遺忘大小事的工具有這麼多,儼然已成為日本上班族必備的專業:「隨身手冊記錄法」,能夠提醒人們記錄與控制該完成的事情;儲存豐沛到超乎人類所想像的資訊、知識的電腦,可以說目前還未有人類思考力的電腦,足以取代過去注重高超記憶術與記憶力的主流。

 

東西需要整理、分類、丟棄、汰舊換新,大腦也要順應時代潮流,學校教育偏重博學強記、應付大小考試的記憶力,多少忽略讓學生藉由思考、遺忘、再重整、去蕪擷菁的方法,培養轉換資訊與知識的思考能力。

 

長期「考試領導教學」的台灣教育,當然也教出只懂專業的生活白癡、教書匠,出國留學、碩博士的高學歷就是拿到進入大學教書的門票,絕少有注重實際將學問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創造力教育,怪不得老師也罵學生:「年紀輕輕,只出一張嘴!」,有什麼教育就教出什麼樣的人民,這樣可怕的循環、遺傳、環境影響真的不能小看!其實創業、創造力等實踐可比大腦的外語學習一樣,難度與挫折則是更高,也許不容忍人們有犯錯餘地的社會,就鼓勵大家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面對高度競爭的全球化時代,這樣真的好嗎?

 

現代人有必要判別好知識、壞知識、看似厲害實則無用處的知識,辨別資訊好壞,把大腦整理乾淨,「思考術」更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值得著重與實踐的學問,我強力推薦大家不可錯過這本有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書,看完真有一種「恍然大悟」又震驚的感覺!

 

 

arrow
arrow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