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 - 鲁冰花 【電影 (鲁冰花) 片中主題曲】

 

魯冰花電影結尾

魯冰花,是生長在茶樹周圍的野花,很快就凋零、腐爛,變為茶樹的肥料;古阿明的母親也是操勞過度,未到中年即過勞死,台灣社會的母親真正偉大!在於對家人、工作、子女的犧牲奉獻!

我最懷念的國片就是多年前的老國片「魯冰花」。簡單的故事,簡樸真實的拍攝手法卻讓震撼不分階層、不分男女老少,幾乎都懂「家貧」、「成績爛」的滋味,被生活所逼的艱辛淚水,加上感人至極、簡單好聽的主題曲「魯冰花」,觀眾的淚水又被逼到無法決堤了。

當目不識丁、沒錢上小學的老太太,看到魯冰花裡農民沒錢買農藥處理大片茶園的害蟲「茶蟲」,農家的子女必須丟下學校課業,幫家人一起操勞農事、徒手抓一隻隻藏在茶樹裡的茶蟲,電影是刻意將「茶蟲」放大為一多分鐘的寫實畫面,茶蟲正在吃著新鮮茶葉,過往的艱苦回憶又來了,工農階級的子女擔憂沒錢受教育,考不好成績,就可能會飽受班上欺凌、鄙視、前途受阻的欺壓,只好半途放棄小學學業,而且有時是教師與同學一起欺凌弱勢學生,大多數人只能跟著主流思潮走,有意無意的,變為欺壓窮人的一份子。

大多數的班上同學只是成績優秀的同學下的雞群,請想成「鶴立雞群」成語的畫面,大概對教師來說,程度差太多的同學們,假設台灣傳統的高壓升學時代,老小蔣與一黨專政的封閉時期,教室就是一個呆板僵滯的雞籠,白鶴和平凡的肉雞偏偏打著「公平正義」、「常態分班」擠在一個雞籠裡,敏感的年幼學生(不論是小學生、中學生)早已感受到,老師注意的是家境好、成績優秀又體面乖巧的好學生,台灣的教育都是「考試領導教學」,如果考大學的考試不考體育、美術,那麼學校就不會浪費時間讓學生去上美術課、體育課,這樣的學生,教起來太輕鬆了,但是也是悲哀,全校的校長、教師們看在這樣的好學生,畫的很沉悶呆版,一樣也是捧得天花亂墜,中國人最強悍的功夫就是睜眼說瞎話,可以一臉正經的真誠講出騙人的鬼話。

有看過這部片的觀眾,還記得那個不願「同流合汙」的美術老師嗎?

不願同流合污,這樣反叛的思想事實上亞洲國家很難接受,通常很快就被業界與群眾攻擊到體無完膚;

有志之士都想逃去歐美發展,掙個名譽和創作作品回來「衣錦還鄉」。

見微知著,每個時代的小學就可以觀察出當代是呈現什麼現象,我真誠覺得當老師是賺很少錢,卻累得要死的行業,那個老師離開是對的,縱然新血有滿腹的幹勁,對教育有理想的改革目標,承認吧,進到學校這樣高度勞累又險惡的醬缸,沒多久,老師也想開始注意白鶴:會自動發奮圖強的好學生,不用操心,不用費力氣,真好?

目前則是進入瘋狂的私人教育取代公立學校教育(義務教育:小學+國中3年,6歲~15歲),賺很多錢賺得要死的補習班老師,發言與言行絕對比學校的教師,影響力還大過10000000000倍,未來是「道德淪喪: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同理心(EMPATHY)要自己去找」,包山包海什麼都教的教育改革,等於是什麼都沒教給學生,意即學生學習吸收程度有限,貪多嚼不爛,所以東亞學生需要花更多更多時間,去嚼爛其實很容易過期的零碎知識。

 努力絕對很重要,而我反感的是學校霸凌(BULLY)、成績競爭造成的人際關係鬥爭,相信連教師也很難發覺到學校霸凌下複雜隱諱的欺負行動,教育有時是政權下的傳聲筒,有時是過期思想、阻礙創造力發想的醬缸,有時是貶低他人來一較高下、鞏固強化新時代裡更加脆弱的自信心,都沒有人想過「合作」互補,共創

東亞的社會與教育強調競爭,競爭正是扼殺創造力需要的快樂環境,也是殺掉合作需要能夠容忍異己/異見的耐性,競爭會兩敗俱傷、拿到一些,合作卻可以共創雙贏、截長補短的互補,一個人的能力在世上有限,透過網路發起運動影響他人共鳴,威力是無遠弗屆的!

推介這部片為台灣教育社會學最值得探討,那個時代的小學生是怎麼樣的情況。

往後台灣的國片需要關注社會寫實,需要幫基層發出不平之鳴,拍出人生多元面貌與人性,就像「魯冰花」一樣,勾起大眾的共鳴! 國片有能力也有機會來創造出燦爛發光的下一波高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